极低,大量替代航空和传统高耗能公路运输,对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巨大。
然而,这场交通革命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和隐忧。
“昆仑”
级管道的建设成本极其高昂,涉及导材料、精密制造、真空维持等一系列尖端技术,初期投资是传统高铁的数十倍。
虽然长期运营成本和效益显着,但巨大的前期投入对国家财力和社会资本的动员能力是严峻考验。
庞大的管道网络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其线路规划、生态影响评估、拆迁安置等问题比传统交通项目更为复杂。
系统高度复杂,任何环节的故障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如何确保在极端天气、地质灾害、甚至人为破坏情况下的绝对安全,以及建立完善的应急疏散和救援体系,是重中之重。
磁暴、强电磁干扰等对导系统的影响也需要深入研究。
初期,高昂的票价可能使“地面飞行”
成为少数人的特权,加剧社会分化。
如何制定普惠的票价政策,让更多人享受到技术红利,是需要妥善解决的社会问题。
华夏在高地面交通领域的绝对领先,如同在能源、生物、空天等领域一样,引了新一轮的国际技术竞争。
某些国家试图联合研类似技术,或设置技术壁垒,地缘政治因素再次渗透到交通领域。
“天门”
枢纽的顶层观景台,张诚与程千里俯瞰着下方如同银色血管般延伸向远方的“昆仑”
管道。
“我们缩短了城市与城市的距离,”
程千里感慨道,“感觉像是把整个国家,缩小成了一个‘村落’。”
张诚的目光却投向了更远处,那里是正在紧张施工的“建木”
太空电梯地基。
“程老,您觉得,‘昆仑’系统的终点,仅仅是连接地球上的城市吗?”
程千里一怔,随即仿佛想到了什么,呼吸微微一滞。
张诚继续道:“‘建木’太空电梯,将是连接天地的大门。
但这座大门需要强大的地面集疏运体系。
想象一下,未来,来自‘共工之环’的星舰部件、来自全球的宇航员和科研人员、来自‘后稷’基地的太空农场给养……他们如何最快、最安全地抵达‘建木’基地?”
他指向脚下的“昆仑”
管道:“这条时千里的地面飞行线,它的最终延伸,或许就是通往‘建木’基地的专属线路。
它不仅是国家的经济血脉,更是我们走向星海的最后一段地面跑道,是连接行星文明与星际文明的最终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