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水漂”
式机动的能力,任何现有的反导系统都难以追踪和拦截。
而压轴出场的,是搭载在特制重型运载车上的、体型相对纤细但散着冰冷金属光泽的“巨浪-3”
潜射弹道导弹(展示模型)。
解说员的声音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具备全球覆盖、隐蔽突防、高效毁伤能力,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展利益的战略基石。”
然而,真正让观礼台上来自世界各国的武官和观察家们感到窒息的是,他们手中性能参数监测设备反馈回来的零星数据(尽管中方进行了屏蔽,但一些基础物理特征无法完全掩盖)。
这些数据表明,这些战略武器的反应度、目标重定向能力、以及抗干扰性能,都达到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水平。
它们仿佛被一个无形的大脑和神经网络连接着——这正是“伏羲”
辅助决策系统与“羲和”
量子网络深度融合后,带来的“侦-控-打-评”
链路极致压缩的效果。
空中梯队呼啸而至。
“歼-2o”
隐形战斗机以更加密集的编队掠过天空,其机腹弹舱开启,展示着新型空对空、空对地弹药。
更有前所未见的、体型更大、线条更诡异的“轰-”
远程隐形战略轰炸机次公开亮相,其续航能力和载弹量,因“破晓”
能源而得到了质的飞跃。
庞大的“影刃”
无人机集群如同迁徙的鸟群,以令人眼花缭乱的协同动作,展示了未来空战的新形态。
这是一场阅兵,更是一次无声的宣告。
宣告着一个以“破晓”
为心脏、“伏羲”
为大脑、“羲和”
为神经的,全新军事体系已经彻底成型,并具备了压倒性的战略能力。
旧时代的武器平台,在这支新质力量面前,已然过时。
天安门城楼上,受邀观礼的各界代表、外国元、国际组织负责人肃然而立。
在人群中,张诚身着庄重的深色西装,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
作为对国家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的特邀嘉宾,他站在了一个能够清晰俯瞰整个广场和长安街的位置。
脚下,是滚滚向前的钢铁洪流,是震耳欲聋的引擎轰鸣,是战士们山呼海啸般的“为人民服务”
的誓言。
耳边,是排山倒海的欢呼声,是《钢铁洪流进行曲》那激昂的旋律。
眼前,是无数挥舞的国旗,是一张张因激动而涨红的脸庞,是一个古老民族历经磨难后重新屹立于世界之巅的自信与豪情。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这恢弘的景象。
二十年了。
从二千年那个年幼却背负着系统秘密的重生少年,到如今站在国家象征的天安门城楼上,俯瞰着自己亲手参与缔造的、改变国运的科技力量接受检阅。
从孤身一人学习证明研究理论知识,到建立起横跨科研、产业、能源、生物、信息等多个领域的庞大科技帝国。
从默默无闻到成为引领国家、乃至影响世界走向的巨擘。
一幕幕场景在脑海中飞闪过:炎黄研究院的初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