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十月一日。
天安门广场。
湛蓝的天空如同巨大的幕布,纯净得没有一丝云彩,金色的阳光毫无保留地倾泻在这片承载了无数历史与荣耀的土地上。
巍峨的城楼沐浴在光辉之中,红旗猎猎,迎风招展。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广场上花团锦簇,人潮涌动,数十万军民汇聚于此,等待着那一场象征国力与意志的盛大检阅。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混合着自豪、激动与历史厚重感的炽热气氛。
上午十时整,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礼炮轰鸣,声震寰宇。
盛大的阅兵式正式开始。
徒步方队步伐铿锵,器宇轩昂,如同移动的山岳,展现着共和国军人的钢筋铁骨。
但所有人的目光,更多地被紧随其后,那如同来自未来的、流淌着的钢铁洪流所深深吸引。
先驶过的是地面突击方队。
但这一次,引领方队的并非传统的主战坦克,而是通体覆盖着暗色复合材料、棱角分明、低矮而充满攻击性的“麒麟”
型新概念突击战车。
其炮塔并非传统的火炮,而是集成了一门小口径的“龙啸”
电磁轨道炮的紧凑型号,以及多组“金乌”
近防激光射器。
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没有巨大的柴油动机轰鸣和热浪,行驶时几乎无声,只有电机驱动的轻微嗡鸣和履带碾压路面的沉稳声响——它完全由内置的“破晓”
高密度能源模块驱动。
解说员沉稳而充满力量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全场:“现在驶来的是地面突击方队。
受阅的‘麒麟’新型突击战车,采用全电驱动,具备强大的静默机动能力和全维防护,其主武器系统标志着陆军火力打击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紧接着是防空反导方队。
车载的“金乌”
激光防御系统射单元不再隐蔽,而是如同利剑般指向天空,其核心能量源同样是车载的“破晓”
电池阵列,确保了近乎无限的持续拦截能力。
与之配合的,是全新的、具备智能协同拦截能力的防空导弹,其导引头内的微型处理单元,运行着由“伏羲”
优化的目标识别与分配算法。
信息作战方队的车辆上,矗立着形态各异的天线阵列。
解说词明确指出:“受阅装备具备强大的战场态势感知、信息对抗和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是我军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的新型作战力量……”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这些车辆的核心,是小型化的“羲和”
量子通信终端,确保了在最复杂电磁环境下,指挥链路的安全、畅通与近乎零延迟。
最令人震撼的,是战略打击方队。
当那庞大的、承载着国之重器的射车缓缓驶过时,引的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灵魂的震颤。
“东风-41”
洲际弹道导弹,依旧是最具威慑力的存在。
但紧随其后的,是次公开亮相的、外形更加科幻的“东风-”
高音乘波体飞行器。
其流畅的升力体结构,预示着它具备在大气层边缘进行不可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