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室内中子的通量不仅没有衰减,反而开始逆势攀升!
这意味着,聚变反应自身产生的阿尔法粒子(氦核)正在有效地加热等离子体,维持甚至提升了反应区的温度!
能量增益因子(q值)的读数,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度向上跳跃!
6o…7o…75…8o…85!
最终,它稳稳地定格在85!
而这辉煌的数字,在外部能量注入仅维持3o的情况下,持续了过一百秒!
“点火!
我们实现了点火!
!”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再也控制不住,带着哭腔喊了出来!
“烛龙-ii”
装置,在长达3oo秒的放电实验中,不仅实现了能量的巨额净增益(q值=85),更关键的是,它次、明确地证明了,在这条全新的技术路径上,可控核聚变的“点火”
是可行的!
聚变反应可以像真正的恒星一样,自己养活自己!
当3oo秒的放电实验圆满结束,代表着等离子体平稳熄灭的信号灯亮起时,整个“深渊”
基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狂欢!
控制室内,平日里严谨甚至有些刻板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此刻像孩子一样拥抱、跳跃、欢呼!
泪水与笑声交织,“山岳”
老工程师更是与身边的同事紧紧相拥,老泪纵横,嘴里反复念叨着:“成了……真的成了……”
这一刻,他们等待了太久,付出了太多。
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次失败的煎熬,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成功的狂喜与无上的荣耀。
他们清楚地知道,脚下这个深藏于山腹中的基地,刚刚已经触碰到了人类能源史的巅峰!
张诚站在欢呼的人群中,脸上终于露出了由衷的、舒展的笑容。
他看着这些激动忘我的科研人员,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慨与自豪。
这是集体的智慧,更是那来自系统的、越时代的知识,在这片土地上结出的最灿烂的果实。
消息在第一时间通过绝密渠道,传回了北京。
高层的反应,据事后流传的零星信息,是长时间的沉默,继而爆出难以抑制的激动。
一位领导在阅读报告后,只说了八个字:“国之大幸,民之大幸!”
几天后,在基地内部举行的简单而隆重的庆祝仪式上,张诚表了致辞。
他没有过多渲染成功的喜悦,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远的未来。
“……‘烛龙’的成功,特别是‘点火’的实现,彻底验证了我们所选道路的科学可行性。
它告诉我们,终极能源的答案,就在我们脚下,就在我们手中。”
张诚的声音通过扩音系统,清晰地传遍座无虚席的礼堂。
“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而充满力量,“这仅仅是。
从一个成功的实验装置,到一座稳定、可靠、可以持续并网电的示范堆,我们还有更艰难、更漫长的工程之路要走。”
他环视台下那一张张激动而又充满期待的脸庞,郑重宣布:“经最高决策层批准,‘盘古计划’自即日起,正式进入为期两年的‘工程验证堆’建设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