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的瞬间,巨大的能量如同被驯服的洪荒巨兽,沿着特制的管道汹涌注入“烛龙-ii”
的核心。
真空室内,微量的氘氚燃料在极短的时间内被加热至难以想象的高温,电子被剥离,原子核剧烈碰撞——那团代表着人类终极能源梦想的等离子体,再次被强大的复合磁场精准捕获、约束,在环形腔内奔腾流转!
大屏幕上,代表等离子体密度、温度、约束性能的曲线开始稳健攀升。
“约束时间,5o秒!”
“等离子体中心温度突破15亿摄氏度!”
“能量注入功率保持稳定!”
一切似乎都在按部就班地进行。
然而,当约束时间突破2oo秒,能量注入功率按照预定程序开始尝试性阶梯式下调,以测试等离子体的自持能力时,真正的考验来临了。
外部能量输入的减少,如同抽走了部分支撑物,等离子体的稳定性开始出现细微的波动。
屏幕上,代表某处磁场边界稳定性的曲线开始出现低频的、幅度逐渐增大的振荡。
“报告!
第三、第五补偿线圈电流已达设计上限,扰动未能完全抑制!”
“等离子体边界出现轻微撕裂迹象!”
“能量损失率有上升趋势!”
控制室内的气氛瞬间绷紧!
前两次实验,都是在类似的情况下,因无法有效控制这种由内而外的不稳定性,最终导致等离子体提前溃散。
“山岳”
的额头瞬间见汗,他几乎是本能地看向张诚。
张诚的目光依旧锁定在主屏幕的数据流上,他的大脑在飞运转,脑海中那套深奥理论中关于“非线性失稳与时空反馈抑制”
的复杂方程组正在被急求解。
瞬息之间,他捕捉到了关键!
“不是边界问题!”
张诚的声音清晰而果断,打破了控制室的紧张,“是核心区等离子体自举电流与‘曲率平抑场’的协同相位出现了毫秒级的延迟失配!
扰动是结果,不是原因!”
他一步上前,语极快地下达指令:“立刻停止所有边界补偿!
将‘曲率平抑场’的生成模式,从静态预设切换至动态自适应模式,频率调制范围设定在正负oo5!
同时,将中性束注入的角度向东偏转o3度,增强核心区粒子循环!”
这个指令极其复杂且反常规!
动态自适应模式是理论中存在但从未在如此高参数下验证过的风险方案!
“山岳”
只是迟疑了半秒,看到张诚眼中那不容置疑的洞察力,立刻吼道:“执行!
立刻执行!”
技术人员的手指在虚拟控制台上化为残影。
奇迹,再次上演!
就在新模式启动后的第三秒,那令人揪心的磁场扰动曲线,如同被一只无形而精准的手抚平,振荡幅度迅衰减,短短十秒内便恢复了稳定!
等离子体边界的撕裂迹象也随之弥合!
危机解除!
整个控制室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紧接着,更加令人震撼的数据跃上屏幕——
当外部能量注入功率降低至初始值的3o时,监测数据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