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功成返京荣归故里(1 / 4)

沈阳的冬日清晨,天光未亮,寒气刺骨,呵出的白气瞬间凝成霜雾。

然而,在中国航空动力设计研究所的主干道上,却是一片与严寒截然相反的热烈景象。

得知张诚即将离沈返京的消息,几乎整个“擎天”

项目组的成员,以及研究所的主要领导,甚至包括闻讯赶来的沈阳市相关方面的领导,都不约而同地早早聚集于此,要为这位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帮助他们铸就“中国心”

的少年天才送行。

没有刻意的组织,完全是自的情感驱动。

人群黑压压的一片,怕是有数百人之多。

他们中有白苍苍、为航空事业奉献了一生的老专家,有正值壮年、扛起技术重担的中坚力量,也有刚刚加入团队、眼中充满崇拜的年轻工程师。

许多人脸上还带着连日奋战的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自内心的感激与不舍。

当张诚在吴天阔所长等人的陪同下,走出下榻的招待所,看到眼前这壮观而真挚的送行队伍时,他沉稳的步伐也不由得微微一顿,清澈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动容。

“张研究员!”

吴天阔所长声音洪亮,带着东北汉子特有的豪爽与深情,“大家听说您要走,都自来送送您!

您是我们动力所的大恩人,是我们‘擎天’项目的指路明灯!

请务必受我们一拜!”

说着,他后退一步,对着张诚,郑重地抱拳,深深一躬。

随着他的动作,身后数百名科研工作者,无论年纪大小,职位高低,都齐刷刷地向着张诚躬身行礼。

那场面,肃穆而感人,无声地诉说着最崇高的敬意。

这不是对权力的畏惧,而是对智慧与贡献的由衷折服。

张诚连忙上前,伸出双手虚扶住吴所长:“吴所长,各位同仁,万万不可!

大家快快请起!”

他的声音依旧平静,但语气中多了一份难得的急切,“‘擎天’项目的成功,是大家夜以继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我只不过是在自己的领域内,尽了一份绵薄之力。

能与各位并肩作战,是我的荣幸。

这些时间与各位共同奋斗的这份情谊,我会铭记于心。”

他的谦逊和始终将功劳归于集体的态度,更让在场众人心生敬佩。

几位与张诚在攻关中接触最多的老专家走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眼眶湿润,反复说着感谢和保重的话。

那些年轻的工程师则挤在前面,眼神火热,仿佛想将这位偶像的样貌深深印在脑海里。

沈阳市的一位领导也代表地方政府表了简短的讲话,高度赞扬了张诚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做出的卓越贡献,并热情邀请他常来沈阳指导工作。

专车已在路边等候多时。

在众人依依不舍的目光和持续的掌声中,张诚再次与吴天阔等人用力握了握手,然后转身,登上了车辆。

车窗缓缓升起,隔绝了外面寒冷的空气,却隔不断那一道道充满感激与祝福的目光。

车辆缓缓启动,驶离研究所,送行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直到车辆消失在道路的尽头。

飞机降落在都机场,北京冬日的阳光显得比沈阳要温和一些。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