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长者临门坐而论道(3 / 4)

感算是介于数学的内在逻辑与对物理世界的抽象感知之间吧。”

杨振宁先生听得频频点头,眼中赞赏之色愈浓:“好一个‘结构化的历史观’!

将物理的直觉与数学的严谨如此融合,真是妙不可言!”

他感慨道,“这让我想起爱因斯坦所说的,物理学的概念是人类心灵的自由创造,但它必须与经验事实符合。

你的‘层积’,正是这样一种深刻的‘自由创造’,并且它成功地与最精密的物理事实——杨-米尔斯理论——完美符合了。”

接着,杨先生又询问了几个关于证明中关键技术细节的理解,张诚都一一作答,解释得深入浅出,既有高度抽象的概括,又能落实到具体的数学构造,让在座的即使是不同领域的大家,如白院长和孙所长,也能大致理解其思想的精妙。

话题随后由杨先生引领,扩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

他们探讨了“层积”

框架在未来可能的应用,比如在量子引力、凝聚态理论等前沿领域的潜力;也讨论了基础科学对于未来科技展的根本性作用;甚至聊到了科学研究的范式变革与年轻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张诚的话语始终保持着那种简洁、朴实而富有哲学思辨的风格。

他没有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句话都蕴含着对问题本质的深刻洞察。

当谈到科学探索的意义时,他说:

“探索未知,与其说是为了征服,不如说是一种理解。

理解我们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理解支配万物的法则背后的和谐与美。

每一次突破,都是这种理解的一次深化,也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增添了多一份的可能性和选择。”

这番话,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白院长感叹道:“听得出来,小张你的境界,已经远远出了解决具体问题的层面,上升到了对科学本质和人类文明命运的思考了。

难怪能有如此开创性的工作!”

杨振宁先生更是由衷赞道:“与你交谈,如饮醇醪,不觉自醉。

后生可畏,然更可敬!

华夏有此俊才,实乃国之大幸!”

深入交流了近一个小时后,气氛愈融洽。

孙所长关切地问起了张诚接下来的打算:“小诚啊,这次取得了这么辉煌的成就,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是继续沿着这个方向深化,还是……?”

所有人都好奇地看向他,期待着他下一个惊世骇俗的目标。

然而,张诚的回答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脸上露出一丝近乎纯真的、属于他这个年龄应有的温和笑容,摇了摇头:“孙所长,谢谢您的关心。

关于下一阶段的研究,我暂时先不想考虑这些。”

在众人略显错愕的目光中,他平静地解释道:“这一年来,心思都用在这一件事情上,像是跑了一场很长的马拉松。

现在,我想先彻底停下来,歇一歇。”

他望向窗外明净的秋空,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真实的期盼。

“等过段时间,年底了,就回家先过个年。

陪陪我爸妈,看看弟弟,听听爷爷奶奶的唠叨。”

回家过年。

这个对于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