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表后的两周,外界的喧嚣与赞誉如同持续不息的潮水,不断拍打着那栋京郊别墅无形的壁垒,却始终未能侵入其内里分毫。
张诚依旧维持着那份近乎“归隐”
般的宁静,规律作息,浇花散步,将心神彻底放空,仿佛在进行一场深度的精神“复位”
与能量储备。
然而,有些访客,其分量之重,是连这方静土也无法、更不应完全隔绝的。
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阳光明媚而温和,透过已显稀疏的枝桠,在庭院里投下斑驳晃动的光点。
三辆黑色的轿车,悄无声息地驶入,停在了别墅门前。
车门打开,率先下来的是中科院高等研究所的孙所长,他快步走向第二辆车,恭敬地拉开车门。
一位精神矍铄、戴着金丝边眼镜、身着深色中式外套的老者,在孙所长的搀扶下,稳健地踏出车门。
正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先生。
他的到来,让这片本就静谧的区域,更添了几分庄重。
紧随其后下车的,还有中科院的白春礼院长,以及清华大学物理系主任胡守钧院士。
这样的阵容,堪称中国学术界的顶级天团。
他们的联袂到访,意义非凡。
一直在别墅内负责协调的赵伟,早已接到通知,此刻正肃立在别墅门口等候。
他迅上前,向各位领导和大佬致意,然后低声对着衣领处的通讯器说了句什么。
此时,张诚正在二楼的书房窗边,安静地看着一本与专业无关的杂记。
听到赵伟通过内部系统传来的轻声提示,他合上书,平静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身上那件再普通不过的浅灰色毛衣,从容地走下楼去。
当他出现在客厅门口时,几位大佬的目光瞬间汇聚过来。
杨振宁先生看着眼前这个面容依旧稚嫩,眼神却深邃如古井,气质沉静得与年龄完全不符的少年,眼中不禁流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惊叹与欣赏。
张诚步履平稳地走上前,先面向年纪最长的杨振宁先生,微微躬身,语气尊敬而真诚:“杨老,您好。
欢迎您来做客。”
态度不卑不亢,既有对学术泰斗的由衷敬意,又保持着自身独立的格调。
“好,好,张诚教授,不必多礼。”
杨振宁先生笑容和蔼,主动伸出手与张诚握了握,他的手温暖而有力,“我们不请自来,打扰你的清静了。”
张诚带着微笑立即回道:“杨老,您叫我小张或者直接叫我名字就好”
。
“我本来就准备过段时间去叨扰拜访您了,您能亲自上门,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杨老顿时笑了起来,直说“张诚过谦了!
!”
张诚说完,又转向白院长和孙所长、胡主任,问候道:“白院长,孙所长,胡主任,你们好。”
白春礼院长笑容满面,打量着张诚,赞道:“张诚啊,你这次可是放了一颗巨大的实实在在的卫星啊!
为我们国家,为我们中国的科学家,争得了无上的荣光!”
孙所长更是像看着自家最出色晚辈一样,眼里满是自豪,插话道:“这小子,就喜欢闷声干大事!
一鸣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