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北国沈飞迎候贤才(3 / 4)

通。

无论我的研究方法及理论是否有用,都欢迎大家提出质疑和讨论。

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尽快找到问题的关键,推动‘擎天’项目取得突破。”

他的言,简短,务实,没有丝毫的骄矜之气,既表达了参与攻坚的决心,又摆正了自己作为团队一员、需要向实践学习的位置,同时强调了开放讨论的重要性。

这番得体而充满诚意的表态,瞬间赢得了在场所有资深工程师和科学家们的好感。

他们原本或许还存在的一丝“天才是否难以合作”

的担忧,也减轻了不少。

欢迎仪式后,吴天阔等人坚持要先送张诚去研究所内部招待所安顿。

招待所条件虽然无法与北京的别墅相比,但干净整洁,设施齐全,并且安排了专门的安保和后勤保障人员,确保张诚在此期间的生活不受任何打扰。

安顿下来后,张诚甚至没有多做休息,便对吴天阔提出:“吴所长,如果方便的话,我想现在就去项目组的实验室和数据处理中心看看。”

吴天阔先是一愣,随即眼中闪过浓浓的赞赏和感动。

“好!

好!

张研究员真是雷厉风行!

我这就带您去!”

于是,在吴天阔和几位核心副总师的亲自陪同下,张诚直接投入了工作。

他先来到了庞大的压气机试验台架现场。

巨大的轰鸣声充斥着耳膜,复杂的管道、传感器、高数据采集设备令人眼花缭乱。

张诚并没有站在远处观望,而是走近台架,仔细观看结构,聆听现场工程师讲解试验流程、测点布置以及遇到异常时的具体表现。

他甚至会提出一些非常细节的问题,比如某个特定位置的压力脉动特征、特定转下流场显示的可视化结果等,其专注和专业的程度,完全不像一个初次接触具体航试验的“外人”

随后,他来到了数值模拟中心。

巨大的机房内,高性能计算机集群昼夜不停地运转,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三维流场仿真动画。

张诚坐在工作站前,由负责cfd(计算流体力学)的专家亲自操作,调出了最近几次失败的仿真案例。

他仔细查看了网格划分的质量、湍流模型的选择、边界条件的设置,以及计算散时的具体流场形态和关键参数的变化。

他看得非常仔细,时而会要求暂停,放大某个局部涡系结构;时而会询问某个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依据;时而又会陷入短暂的沉思,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仿佛在将眼前这些具象的流动现象,与他脑海中那些抽象的数学结构进行快的关联和映射。

他的问题,往往能直指cfd模拟中一些深层次的、关乎模型本身适用性的关键点,让几位资深cfd工程师都感到惊讶,不得不更加认真地对待这位年轻的“旁观者”

一下午的实地调研,张诚话不多,但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问题,都展现出他极高的专业素养和极强的学习研究能力。

他并非来走个过场,而是真正沉下心来,试图从工程实践的土壤中,汲取最原始、最真实的养分。

结束调研时,天色已晚。

吴天阔看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