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秋实坠枝(3 / 4)

,流畅地延伸、组合。

他不再感到疲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燃烧的兴奋与清明。

窗外,东方天际已然泛起了鱼肚白。

当最后一笔落下,一个简洁而深刻的不等式,赫然出现在白板中央。

不等式的左边,关联着哈密顿量谱的下界;不等式的右边,正是由那个辅助泛函所控制的、严格大于零的衰减常数!

这意味着——质量间隙存在!

而且,这个证明是“结构性的”

,它直接从“层积动力学”

的内在属性(历史路径间的关联衰减)推导出了质量间隙的存在,完美地解释了为何色荷会被禁闭,为何没有自由的零质量胶子!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张诚怔怔地站在白板前,望着那凝聚了十一个月心血、仿佛蕴含着宇宙奥秘的最终不等式,久久无言。

极度的精神亢奋过后,是如同虚脱般的疲惫,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混杂着巨大成就感和深沉平静的复杂情绪。

他成功了。

他真的做到了。

以一人之力,以自创的理论为舟楫,横渡了这片困扰了人类最顶尖智者数十年的浩瀚海洋。

接下来的几天,张诚没有立刻宣布什么。

他强迫自己从那种极致的兴奋状态中冷静下来,开始了更加繁琐、却也至关重要的收尾工作——撰写论文。

他知道,这样一个划时代的成果,必须经得起世界上最苛刻、最挑剔的目光的审视。

论文的每一个定义,每一个引理,每一个证明细节,都必须做到无懈可击,逻辑链条清晰完整。

他几乎是不眠不休地,将过去十一个月所有零散的思路、突破、证明片段,系统地、严谨地组织起来。

他从“历史层积动力学”

框架的回顾开始,一步步定义“杨-米尔斯层积空间”

,构造量子场,证明其存在性与满足的公理,最后,以那个石破天惊的“层积关联不等式”

作为王冠上的明珠,完美地证明了质量间隙的存在。

这篇论文的篇幅长达惊人的二百余页,其内容横跨了泛函分析、微分几何、拓扑学、概率论以及量子场论等多个极其艰深的领域,堪称一部微型的学术专着。

其逻辑之严密,结构之优美,思想之深邃,足以让任何一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叹为观止。

当论文的最后一个句号被郑重地敲下,张诚将这份名为《基于历史层积动力学的杨-米尔斯理论构造与质量间隙证明》的电子文档,保存了下来。

此时,已是深秋的又一个黄昏。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为书房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张诚站起身,走到窗边,极目远眺。

天高云淡,秋色如酒。

他没有欢呼,没有雀跃,只是静静地站着,感受着这份来之不易的平静与满足。

十一个月的孤寂耕耘,无数个日夜的殚精竭虑,在这一刻,都化为了内心深处一片浩瀚而宁静的星海。

他唤来了赵伟。

“赵哥,”

他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分量,“将这份论文,以预印本形式,同时提交至全球物理学预印本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