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巨大的考验。
他必须证明,他的理论在取连续极限时,是良定义的,并且与物理世界的观测(如渐进自由)相一致。
“间隙”
的证明,这是最后的堡垒。
他需要找到一个数学上强有力的“序参量”
或“不等式”
,能够从理论上“禁止”
零质量激态的存在。
这需要对理论的整体结构,特别是真空态的性质和对称性破缺(或禁闭机制)有极其深刻的理解和刻画。
书房的灯光,几乎从未在凌晨三点前熄灭。
草稿纸消耗的度让赵伟都感到咋舌,不得不频繁补充。
白板被擦写得次数太多,表面的涂层都有些磨损了。
张诚的饮食起居完全依赖于李静无微不至的照料和提醒,否则他很可能连续工作数十个小时而忘记进食休息。
他的大脑,如同一台频运转到极限的级计算机,处理着海量的信息,进行着无数次的推演、试错、否定与重构。
他的眼神,因为极度的专注而时常显得有些空洞,仿佛灵魂已完全脱离了躯壳,遨游在那个由符号和结构组成的数学宇宙之中。
陈刚依旧沉默地守卫着这一切,他虽不懂,却能感受到那扇门后散出的、日益凝重的精神压力与一种即将破茧而出的悸动。
转机,生在一个看似平凡的秋夜。
月华如水,清冷地洒满庭院,万籁俱寂。
张诚当时正在猛攻证明质量间隙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不等式。
他已经尝试了数十种不同的估计方法,但总是差之毫厘,无法闭合那个决定性的“能隙”
。
疲惫感如同潮水般阵阵袭来,但他依旧强迫自己保持绝对的清醒和专注。
他的目光,无意识地落在了白板角落一个之前证明“存在性”
部分时,为了处理某个技术细节而引入的一个辅助泛函上。
那个泛函本身并不起眼,在当时只是作为一个数学工具使用过就被放在了一边。
然而,就在这一刹那,仿佛一道撕裂夜空的闪电,一个前所未有的念头击中了他!
那个辅助泛函……它所衡量的,不正是“层积空间”
中,不同“历史路径”
之间某种“关联强度”
的衰减率吗?如果……如果将这个衰减率,与哈密顿量的谱gap(间隙)联系起来呢?
一个极其大胆、却又无比优美的构想,如同拼图的最后一块,轰然嵌入!
他猛地站起身,因为动作太快,椅子与地面摩擦出刺耳的声响,但他浑然未觉。
他冲到白板前,几乎是颤抖着,将那个被遗忘的辅助泛函,写到了正在攻克的不等式旁边。
然后,他开始了一场如同神启般的推导。
他将描述“存在性”
的场算子性质,与这个衡量“关联衰减”
的泛函,通过一系列极其复杂、却又环环相扣的数学变换,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他引入了一个全新的“层积关联不等式”
,这个不等式的核心,正是这个辅助泛函所控制的衰减行为。
笔尖在白板上疯狂地舞动,符号如同拥有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