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此次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大气与周全。
所有正式受邀的各国部门代表、顶尖学术机构成员以及重量级专家学者,一律被安排下榻于具有深厚历史底蕴和极高声誉的北京饭店。
这不仅是一种高规格的接待,更是一种象征——将当今世界最顶尖的智慧,迎入承载着中国近现代历史风云的地标性建筑之中。
并且,所有住宿、餐饮及在店内的相关费用,皆由中国政府承担。
这一举措,在受邀的国际学术界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与由衷的赞叹。
“真是……难以置信的慷慨。”
站在北京饭店富丽堂皇、融合了中西风格的大堂里,来自剑桥大学的数论专家,埃尔德什教授的弟子,马丁·弗莱彻教授推了推他的金丝边眼镜,对身旁的老友,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迈克尔·罗斯教授低声感慨。
他们并非第一次来中国,但如此由国家层面全额资助的顶级学术会议,在其职业生涯中亦是次遇到。
罗斯教授,一位头银白、气质儒雅的老者,目光扫过大堂内光滑如镜的大理石地面、精美的宫灯式吊灯以及步履从容、身着旗袍或西装的工作人员,微微颔:“这不仅仅是慷慨,马丁。
这是一种自信的宣告。
他们在告诉我们,他们珍视这次交流,他们尊重知识,并且,他们有足够的实力来支撑这份尊重。
回想一下,上一次让你有类似感觉的学术会议在哪里?”
弗莱彻教授沉吟片刻,摇了摇头:“或许,只有在某些由顶级基金会无限额支持的、极小型闭门研讨会上有过一丝影子,但规模和正式程度,远不及此。”
不仅仅是他们,几乎所有入住北京饭店的学者,在办理入住手续时,都体验到了极致的顺畅与周到。
他们的信息早已被提前录入,核对身份后,训练有素的前台人员便微笑着递上房卡,以及一个精美的会议资料包。
包内不仅有详细的会议日程、会场地图、北京中英文双语导览图,还有一张预存了小额费用的市内交通卡,以及一份用上等宣纸印制、带着淡淡墨香的欢迎信,落款是四家主办单位的联合印章。
这种于细节处体现的用心,让这些惯于理性思维的学者们,也感受到了一种人文的温暖。
行李由身着整洁制服的服务生稳妥地送至房间。
打开房门,映入眼帘的是宽敞的空间,典雅的装修,以及窗外那无与伦比的景观——有的房间正对繁华的长安街,车水马龙,现代都市的脉搏清晰可感;有的则俯瞰着静谧的王府井大街或远处紫禁城的金色琉璃瓦顶,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房间内的书桌上,早已备好了全新的文具、高网络接口,甚至还有几本最新一期的国际顶尖数学期刊,以及特意准备的、关于中国数学史和北京风土人情的英文书籍。
迷你吧里的饮品小食一应俱全,并附有手写卡片注明“由会议组免费提供”
。
“上帝,这简直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
一位年轻的德国哥廷根大学的博士后,丽莎·韦伯,兴奋地在房间里转了一圈,扑到窗前,看着楼下如织的人流和远处巍峨的故宫角楼,忍不住拿出手机拍照,“这视野!
这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