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盛夏静待金石为开(4 / 4)

中科院院长和孙明翰所长,在得知张诚已经将论文投稿后,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与智慧。

他们深知此事千钧之重,在最终结果出来之前,任何外界的干扰或过度的关注都可能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他们与张诚保持着默契,绝口不提审稿事宜,仿佛那篇可能震动世界的论文从未存在过。

他们偶尔会通过赵伟,间接了解张诚的近况,得知他状态平稳,生活规律,便感到十分欣慰。

两位老人私下里也会通电话,语气中带着难以掩饰的期盼与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但更多的,是对张诚那份越年龄的沉稳的绝对信任。

“院长,看样子,张诚这孩子,心静的很啊。”

孙院士在电话里对院长说。

“嗯,静得好啊。”

院长感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能有这份静气,无论结果如何,他未来的成就都不可限量。”

他们按捺住内心的波澜,如同最有耐心的渔夫,安静地守在岸边,等待着大洋深处最终传来的消息。

所有的应对预案都已反复推敲,只待那决定性的时刻到来。

国内的学术界,表面上一如既往。

学者们忙于自己的研究,学生们享受着暑假或准备着新的学期。

关于张诚可能挑战黎曼猜想的消息,被严格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并未扩散。

偶尔有嗅觉敏锐的学者从国际同行那里听到一丝风声,询问到中科院或几位知情人那里,得到的也只是礼貌而模糊的回应:“张诚研究员一直在进行他的理论研究,具体进展不便透露。”

于是,在2oo6年这个异常炎热的夏季,中国科学界的核心层,呈现出一种外松内紧的奇特状态。

表面上,是盛夏的慵懒与按部就班;内里,却是一场足以重塑科学史的事件在悄然酝酿。

所有人都在这场漫长的等待中,保持着最大的耐心与定力。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等待的,或许不仅仅是一篇论文的审稿结果,更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在科学征程上,可能迈出的最坚实、最辉煌的一步。

盛夏的阳光,灼热而明亮,静静地照耀着这片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仿佛也在等待着,那一声注定要响彻寰宇的惊雷。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