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古韵启新思游目骋怀境(1 / 4)

高强度、高密度的思考,如同不断拉紧的弓弦,即便材质再优异,也需要适时松弛,以避免脆性断裂,或失去那份至关重要的弹性。

在向着黎曼猜想这座绝顶险峰起无声冲锋一个半月后,张诚那经由系统强化、远常人的大脑,也次传来一种深层次的疲惫信号——并非困倦,而是一种思维上的“黏滞感”

,仿佛精密仪器内部齿轮间产生了微不可查的阻力,灵感不再如泉水般自然涌流,内心的烦躁与日俱增。

这天清晨,他站在别墅书房的窗前,望着远处在晨曦中轮廓模糊的城市天际线,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投入到白板前的演算中。

一个有些陌生的念头,如同水底的气泡,悄无声息地浮上他的心间:来到北京,已有数年光阴。

这座城市,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承载着无数厚重的历史与灿烂的文明,而他,除了中科院、北大以及往返的道路,似乎从未真正“看见”

过它。

一种难以言喻的“心血来潮”

,促使他做出了一个决定。

他需要暂时离开这间被公式填满的书房,需要让眼睛看到不同的景象,让耳朵听到不同的声音,让紧绷的神经在另一种频率上获得舒缓。

他决定,给自己放一天假。

他召来了陈刚和赵伟。

“今天不去所里了。”

张诚平静地吩咐,“陈刚同志,麻烦你开车,带我去周边城里的景点看看,转一转。

赵博士,今天所有事务延后,非紧急情况不必联系我。”

陈刚愣了一下,随即沉稳应道:“是,张教授。

我立刻安排。”

赵伟更是心中诧异万分,这位几乎与工作机器画等号的天才,竟然主动提出要出游?但他反应极快,立刻点头:“明白,张教授。

请您放心游览,这边我会处理好。”

上午八点许,一辆外表普通内部却经过特殊改装的轿车,驶离了京郊别墅,汇入了北京清晨的车流,向着紫禁城的方向驶去。

故宫:秩序的磅礴与时间的层叠

穿过天安门,步入端门,再走过那漫长而广阔的午门广场,当巍峨的午门城楼真正矗立在眼前时,一种难以言喻的磅礴气势,混合着数百年的风霜,扑面而来。

张诚的脚步在踏入紫禁城的那一刻,不自觉地放缓了。

他不是普通的游客,不会急于在各个宫殿间打卡穿梭。

他的目光,更多地流连于那严谨到近乎苛刻的中轴对称布局,那层层递进的殿宇空间,那象征着至高无上皇权的黄瓦红墙。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巨大的汉白玉基座,重檐庑殿顶的恢弘,仿佛不是砖石木料构建的建筑,而是一种凝固的、关于“秩序”

的哲学宣言。

他站在太和殿前广阔的广场上,环视四周。

脑海中,不自觉地将这严谨的几何布局,与数学中的公理体系、对称群结构联系起来。

紫禁城的规划,体现了一种对“中心”

、“平衡”

、“等级”

的极致追求,这与数学追求逻辑自洽、结构优美的内在驱动力,何其相似!

只是,数学的秩序抽象而纯粹,而眼前的秩序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