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世事、沉淀了一生的老哲人。”
“或许,真正接近真理的心灵,是越年龄的吧。”
李静望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若有所思,“他提醒了我们,无论学什么专业,那份对未知的好奇,对意义的追寻,都不应该被遗忘。”
在浙江大学玉泉校区,一间深夜依然亮着灯的实验室里,博士生赵峰正在反复调试一个总是出错的实验装置,frtration(挫败感)几乎要达到顶点。
他疲惫地靠在椅子上,顺手打开了常去的校园论坛。
页一个飘红的热帖标题吸引了他的目光:【转载】张诚北大演讲全文——致所有在科研路上孤独前行的你。
他点了进去,一字一句地读着。
当读到“我们会遭遇困惑,会经历无数次失败的尝试,会面临来自外界甚至自己内心的质疑。
仿佛行走于亘古的荒原,四顾茫然,此时唯有内心的罗盘,指引着方向”
时,他仿佛被电流击中。
这不正是他此刻心境的写照吗?他看着台下那些复杂的线路和元件,第一次觉得,这份孤独和挫败,似乎不再那么难以忍受。
因为它并非独属于自己,而是所有“探索者”
共同的宿命。
他关掉网页,深吸一口气,重新拿起工具,眼神里多了一份沉静的力量。
市井街巷的闲谈
影响并不仅限于校园。
周六的清晨,g省t县半山村,张诚的爷爷张满仓像往常一样,背着手在村里溜达。
村头小卖部门口,几个老人正晒着太阳闲聊,看到张满仓,都热情地招呼他。
“老哥,过来坐!
你家诚娃子可了不得啊!”
村东头的老李头竖起大拇指,“我在电视上看到他了,在北大讲话!
那个气派,那个沉稳,啧啧!”
另一个老人接口道:“是啊,虽然好些词儿听不大懂,但就觉得有道理,提气!
说啥‘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听着就心里热乎!”
张满仓脸上笑开了花,皱纹都舒展开来,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嘴上却还谦虚着:“娃娃家,瞎说,瞎说。”
“这可不是瞎说!”
小卖部老板一边整理着货架,一边插话,“张叔,您没看报纸吗?好多大报纸都登了,夸诚娃子不只是学问好,思想境界更高!
咱们半山村,真是出了真龙了!”
与此同时,在张诚父母如今居住的g市市区,一套新建小区的商品房里。
母亲李秀兰正在厨房准备午饭,父亲张建军坐在客厅沙上,手里拿着一份《人民日报》,翻来覆去地看着上面关于儿子演讲的报道和节选。
虽然他初中文化水平,对里面一些深奥的句子理解得并不完全,但“国家”
“民族”
“责任”
“真理”
这些关键词,他看得真切,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自豪和一丝丝的恍惚。
那个曾经在黄土坡上奔跑、需要他们呵护的小男孩,如今已经站在了那样的高度,讲述着如此宏大的话题。
楼下公园里,几个带着孩子玩耍的年轻父母也在闲聊。
“哎,我们家孩子以后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