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沐浴在清冽而明亮的阳光中。
随着哥德巴赫猜想全球学术报告会日期的临近,这座千年古都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数学家、知名学者、科研机构代表,以及紧随其后的国际主流媒体团队。
他们如同朝圣般,从全球各地汇聚于此,不仅为了见证一个数学奇迹的阐述,也为了亲身体验这个正日益成为全球科技与文明重要一极的东方国度的真实面貌。
初抵国门,效率与秩序的惊叹
来自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迈克尔·威尔逊院士,是当今解析数论领域的泰斗之一,也是此次来访学者中威望最高者之一。
当他与随行的几位教授走出都国际t3航站楼的廊桥时,早已等候在侧的、由北京市外事办工作人员和身着统一服装、精神饱满的北大志愿者组成的接待小组便迎了上来。
“威尔逊教授,欢迎您来到北京!
我们是本次报告会的接待人员,负责您在京期间的行程协助。”
一位英语流利、举止得体的外事办官员微笑着上前问候,同时旁边的志愿者熟练地接过了学者们手中的随身行李。
威尔逊教授略微有些惊讶于这高效而周到的接待。
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从专用通道办理入境手续,到提取托运行李,再到坐上安排好的专车,整个过程流畅得乎想象。
没有冗长的等待,没有混乱的场面,一切都井然有序。
“不可思议的效率,”
坐进宽敞舒适、配有饮用水的专车里,威尔逊教授对同行的来自剑桥的艾琳娜·科恩教授感叹道,“这和我之前去一些国家参加学术会议时,在机场耗费一两个小时的经历截然不同。”
科恩教授望着窗外飞掠过的、现代化程度极高的机场高路网和两旁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同样面露讶异:“我也很惊讶,迈克尔。
这……这和我之前通过某些媒体了解到的‘中国形象’似乎不太一样。
看这些基础设施,完全是一座高度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
车辆平稳地行驶在通往市中心的高公路上,远处cbd区域巍峨耸立的中国尊、中央电视台大楼等建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勾勒出壮丽的天际线。
许多初次到访中国的外国学者,都忍不住拿出手机或相机,对着窗外拍照。
“上帝,这简直和纽约、东京没什么区别,甚至看起来更崭新、更有规划性。”
一位来自德国波恩大学的年轻数论专家低声对同伴说道,语气中充满了颠覆认知的震撼。
下榻北京饭店,历史与现代的交融
车队抵达位于市中心王府井地区的北京饭店。
这座历史悠久、堪称中国国宾馆之一的建筑,本身就承载着厚重的历史。
对于这些外国学者而言,被安排住进这里,本身就是一种高规格的礼遇。
当学者们步入北京饭店宏伟的大堂,感受到那种中西合璧、庄重典雅的氛围时,再次出了阵阵低呼。
来自巴黎法兰西学院的让·皮埃尔·杜邦院士,是一位对建筑和历史颇有研究的老派学者,他扶了扶眼镜,仔细打量着大堂内的雕梁画栋和充满东方韵味的装饰细节。
“奇妙……真是太奇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