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星穹破晓乾穹初鸣(4 / 5)

p>一连串清脆利落的确认声回荡在大厅。

“我宣布,‘乾穹’原理验证实验,第一次全系统联调,启动!”

程院士按下了那个象征着开始的、有着透明保护盖的红色按钮。

刹那间,主控屏幕亮起,复杂的数据流开始滚动,表征着八个互联的量子芯片状态的指示灯依次亮起绿色。

低沉的嗡鸣声从实验室深处的低温设备中传来,那是承载着量子处理器核心的稀释制冷机在工作,它将芯片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环境。

实验任务是在这个八芯片的分布式系统上,执行一组预设的、包含本地量子门操作、跨芯片量子态传输以及分布式纠缠制备的基准测试量子线路,并全程启用他们呕心沥血设计的“层次化异构编码”

和“分层协同控制”

方案。

目标是在规定的操作步数内,将最终量子态的保真度维持在容错阈值以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屏幕上的数据瀑布般流淌,各个监控点的参数曲线如同生命体征般起伏。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紧盯着那些关键指标:逻辑错误率、解码延迟、任务完成进度、系统资源利用率……

起初,一切平稳。

芯片内部操作顺利,本地纠错有效工作。

当实验进行到跨芯片量子态传输阶段时,气氛陡然紧张。

这是对互联链路和协同解码器的第一次真正考验。

主控屏幕上,代表跨芯片逻辑信道保真度的曲线,微微波动了一下,但迅被协同解码器出的纠正指令拉回正常范围!

负责解码算法的赵工团队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强忍住欢呼的冲动。

接着是更复杂的分布式纠缠制备。

这需要多个芯片协同操作,对时序和资源调度的要求极高。

资源调度系统的监控界面,任务队列快变动,各芯片的资源状态实时更新。

强化学习模型驱动的调度器,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交响乐指挥,精准地将子任务分配给最合适的“乐手”

(芯片),并协调它们的演奏节奏。

没有出现死锁,没有出现严重的资源冲突,任务流畅地推进着。

刘博士紧张地抿着嘴唇,直到看到代表任务进度的条形图稳步充满,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实验在令人窒息的紧张中持续推进。

偶尔会出现一些小的波动和警报,但都被系统预设的容错机制或监控人员的快干预成功化解。

张诚始终站在程院士身边,目光锐利地扫过各个屏幕,大脑飞处理着反馈回来的信息,随时准备应对突情况。

当最后一个基准测试量子线路执行完毕,主控屏幕中央,缓缓跳出了一个最终计算结果窗口。

“基准测试序列执行完毕。

最终量子态保真度:o9953。”

“逻辑错误率统计:低于容错阈值(1e-3)。”

“任务总完成时间:符合预期。”

短暂的、几乎令人怀疑的寂静之后——

“成功了!”

“我们成功了!

!”

“乾穹成功了!

!”

巨大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