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除夕。
当最后一抹夕阳的余晖恋恋不舍地掠过张家沟新修的水泥路面,将远处山梁的积雪染成瑰丽的玫红色时,整个村庄便如同一个被点燃的巨大灯笼,开始由内而外地焕出节日的光彩与热度。
而在这片渐浓的年味中,那座崭新的、贴着洁白瓷砖的二层小楼,无疑是今夜最明亮、最温暖的所在。
张家新居,迎来了它的第一个春节。
新居焕彩,年味蒸腾
相较于旧居的质朴甚至有些昏暗,新居从里到外都透着一股敞亮和喜庆。
大门上,是爷爷张满仓亲手张贴的崭新大红春联,墨迹遒劲,写着“福临小院四季平安,春满乾坤百花吐艳”
的吉祥话。
门楣上挂着一对精致的红灯笼,里面装的是明亮的灯泡,取代了以往的蜡烛,既传统又安全,在渐深的暮色中散出温暖柔和的光晕。
院子里,早已被打扫得一尘不染。
一角堆着下午刚燃放过的鞭炮碎屑,如同铺了一层红毯,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的火药香,这是中国人心中最具代表性的“年味”
之一。
崭新的铝合金门窗擦得锃亮,映照着院内灯笼的光和屋内明亮的灯火。
堂屋内,更是焕然一新。
洁白的墙壁,光滑的地砖,明亮的节能灯将整个空间照得如同白昼。
正中央的墙上,依旧挂着那幅小心翼翼从老屋请过来的、略显泛黄的家谱和毛主席像,传统与现代在此刻和谐共存。
一张崭新的大圆桌取代了以往的八仙桌,上面已经摆满了琳琅满目的菜肴,那是李秀兰和奶奶刘彩娥忙碌了一整个下午的成果。
肥瘦相间的红烧肉泛着诱人的酱色光泽;整只炖煮的土鸡躺在汤盆里,汤色金黄;象征“年年有余”
的大鲤鱼昂翘尾;自家灌的香肠切片后红白相间,咸香诱人;还有翠绿的蒜苗炒腊肉、爽口的凉拌三丝、绵软香甜的八宝饭……浓郁的香气交织在一起,勾动着每个人的食欲。
新买的碗筷杯碟,在灯光下闪烁着细碎的光。
亲人团聚,笑语满堂
今年的团圆,比往年更加热闹,也更具深意。
不仅张诚一家五口,小姑姑张建萍一家也早早赶来。
姑父王大力帮着张建军贴春联、挂灯笼,忙前忙后。
表弟王文,王武,表妹王玉静地坐在沙上,弟弟王磊像只快乐的小狗,在新房子里窜来窜去,探索着每一个角落,时不时出惊喜的欢呼。
“妈!
这楼梯真光滑!”
“爸!
楼上我的房间窗户好大!”
“哥!
快来看,从窗户能看到村口的老槐树!”
磊磊的兴奋感染了所有人。
张建萍拉着李秀兰的手,看着这宽敞明亮的新家,眼眶微红:“嫂子,这下可好了,你们总算住上像样的房子了!
这都是诚诚争气啊!”
李秀兰笑着,眼里有泪光闪烁:“是啊,托孩子的福……这房子,这路,以前想都不敢想。”
爷爷奶奶坐在崭新的沙上,看着儿孙绕膝,看着这窗明几净的新家,脸上始终带着满足而欣慰的笑容。
爷爷偶尔会站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