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诚在央视《面对面》栏目中沉稳应答的画面,通过无线电波,穿越千山万水,最终显现在陇中黄土高原那个小村庄、那间熟悉堂屋的老式电视机屏幕上时,一场远比外界任何喧嚣都更加真切、更加澎湃的情感风暴,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轰然爆。
当晚,张家的院子早早便挤满了人。
不仅是张建军、李秀兰、磊磊和爷爷奶奶,几乎全村能走动的乡亲们都来了。
大家自带小板凳、马扎,将堂屋和院子挤得水泄anticipatory,孩子们在人群中钻来钻去,被大人低声喝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过节般的热烈与期待。
当张诚的身影出现在屏幕上,那张稚嫩却无比沉静的面孔清晰无比时,原本嘈杂的院落瞬间鸦雀无声。
所有目光都聚焦在那小小的荧屏上,仿佛生怕错过一个字。
听着主持人介绍周氏猜想的世界级意义,听着张诚用那种他们半懂不懂、却莫名觉得厉害的语言阐述他的“几何”
和“动力系统”
,看着镜头前他那份与年龄截然不符的从容与深邃,乡亲们的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震撼。
他们不懂那些高深的数学,但他们懂得,电视里那个被国家级媒体郑重采访、被主持人用敬佩语气对话的孩子,是他们看着长大的“诚娃子”
!
当张诚说到“我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
,说到“现在的环境很适合我”
,尤其是说到“名声只是附带的东西”
时,院子里响起了一片压抑着的、带着哽咽的赞叹声。
“听听!
听听咱娃说的!”
一位族叔激动地拍着大腿,眼圈泛红,“这心性!
这见识!”
奶奶刘彩娥早已是老泪纵横,她用粗糙的手背不停地抹着眼泪,嘴里反复念叨:“我娃……我娃受苦了……这得费多少脑子啊……”
她听不懂那些学术词汇,但她听懂了孙子的谦逊和坚韧,听出了那轻描淡写背后必然付出的巨大艰辛。
爷爷张满仓,这个一辈子沉默寡言、脊梁如同村口老槐树般坚硬的老农,此刻紧抿着嘴唇,那双看惯了黄土和庄稼的浑浊眼睛里,闪烁着极其复杂的光芒。
有骄傲,有心疼,更有一种仿佛看到自家贫瘠土地里突然长出参天梧桐般的、近乎神圣的激动。
他下意识地挺直了那有些佝偻的腰背,仿佛孙子的成就,也让他这把老骨头凭空增添了几分硬气。
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拿起桌上的旱烟袋,手却微微有些颤抖,半天没能点着火。
父亲张建军,紧紧握着妻子李秀兰的手。
这个向来内敛的汉子,看着电视里光芒万丈的儿子,眼眶湿润,嘴角却努力向上扬起,形成一个混合着辛酸与极度自豪的复杂表情。
他想起了儿子从小异于常人的安静与专注,想起了送他去北京时那份隐忧与期盼,想起了每次电话里儿子那句简单的“我都好”
。
此刻,所有的付出与等待,都化作了汹涌澎湃的暖流,冲击着他的心房。
李秀兰更是泣不成声,靠在丈夫肩头,那是喜悦的泪,是骄傲的泪,也是一个母亲深知儿子背后不易的心疼的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