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双能推导复杂公式、构建前沿模型的手,在面对柔软的面团时,却显得有些笨拙。
擀出来的面皮厚薄不均,惹得奶奶直笑:“我娃是拿笔杆子的手,这擀面杖耍不转哩!
快去歇着,这儿有我和你妈就行。”
张诚也不坚持,笑着退到一边,看着这充满生活气息的忙碌场景,觉得比读一本深奥的专着更有意思。
腊月三十,除夕。
一大早,爷爷和张建军就拿着新买的春联和浆糊,开始贴春联、贴门神。
红纸黑字,写着“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之类的吉祥话,给朴素的院落增添了浓重的节日色彩。
磊磊像个小尾巴似的跟在后面,帮着递刷子,指挥着“歪了歪了”
、“左边高点”
,忙得不亦乐乎。
堂屋正中的八仙桌被擦得锃亮,摆上了香炉烛台。
爷爷神情庄重地请出家谱(一个用红布包裹的本子),放在桌子正中。
这是祭祖的准备。
午后,奶奶和李秀兰开始准备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餐——年夜饭。
厨房里热气蒸腾,刀俎声声。
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被切成大块,放入大铁锅中,加入酱油、料酒、八角、桂皮等香料,小火慢炖,那是令人垂涎的红烧肉。
自家养的土鸡被炖成了金黄诱人的鸡汤。
炸好的鲤鱼象征着“年年有余”
。
还有爽口的凉拌三丝、绵软香甜的八宝饭、象征“长长久久”
的蒜苔炒肉……一道道菜肴被精心烹制出来,浓郁的香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除夕最动人的序曲。
傍晚时分,远在邻县的姑姑张建萍一家也到了。
姑姑和姑父王大力都是县里化肥厂的工人,带着他们十二岁的女儿王倩。
院子里顿时更加热闹起来。
“大哥!
大嫂!
我们回来了!”
姑姑张建萍嗓门响亮,性格爽利,一进门就带来了欢声笑语。
她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礼物,主要是给老人的营养品和给孩子们的新衣服。
姑父王大力是个憨厚的汉子,话不多,只是憨笑着打招呼,手里还拎着两条活蹦乱跳的大草鱼。
表妹王倩已经是个半大的姑娘了,有些腼腆,小声地叫着“舅舅、舅妈、姥姥、姥爷”
,看到张诚和磊磊,才露出笑容:“诚哥,磊磊。”
“倩倩又长高了。”
李秀兰笑着拉过王倩的手。
大人们互相寒暄,孩子们也迅熟络起来。
磊磊献宝似的把自己的新玩具和攒的卡片拿给王倩看。
王倩虽然觉得表弟的玩具有些幼稚,但还是很有耐心地陪着玩。
张诚看着这一幕,心中温暖。
这就是家族,是血脉相连的温情。
无论平时相隔多远,到了年关,总会想方设法团聚在一起,分享一年的喜怒哀乐,寄托对来年的美好期盼。
天色渐渐暗下来,村庄里陆续响起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宣告着除夕夜的高潮即将来临。
堂屋里,八仙桌被抬到了正中,上面摆满了丰盛的菜肴,鸡鸭鱼肉,琳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