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步上前,充满期待地问道:“如何?德利涅教授?”
德利涅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论文稿递还给戴维斯,但在戴维斯伸手接过之前,他顿了顿,说道:“我需要一点时间,最晚一个星期会给你答复。”
听到这句话,戴维斯一瞬间屏住了呼吸,心中激动得几乎要呐喊出来!
他太了解这位教授的潜台词了!
“需要一点时间”
意味着他认可了论文的价值,需要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审视,或许还会查阅一些相关文献进行比对。
“最晚一个星期会给你答复”
则是一个极其明确的积极信号!
这意味着他不仅不会拒绝审稿,而且会将此事列入优先处理事项。
以德利涅的地位和忙碌程度,能给出如此明确的时间承诺,本身就说明了一切!
一篇论文,如果没有被他直接塞进碎纸机里,已经说明他在这篇论文上挑不出大的、显而易见的毛病。
如果他没有将这篇论文直接扔回自己手上并附上一顿批评,那便足以说明,这篇论文中的内容,已经足够引起他的高度重视和兴趣!
一个星期的时间算什么?对于《数学年刊》这样的顶级期刊,任何严谨的学术编辑和审稿人,都不可能草率地通过一篇论文,尤其是这种涉及深刻数学理论、需要反复推敲与验算的稿件。
长时间的审阅是必须的,这不但是一名数学家应有的严谨态度,更是身为一名学者,对他所研究的领域、以及对投稿人劳动成果最起码的尊重!
戴维斯仿佛已经看到,这篇名为《关于具有渐近非负曲率的某类非紧流形上l2-上同调消失定理的一个推广》的论文,经过德利涅爵士的最终认可后,表在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上,在数学界激起阵阵涟漪。
这对于期刊的学术价值,无疑是一次极好的提升!
而对他戴维斯自己而言,这份“慧眼识珠”
的业绩,无疑将为他的职业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强忍着内心的激动,恭敬地对德利涅说道:“当然!
完全没问题!
非常感谢您,德利涅教授!
祝您旅途顺利,也希望格罗滕迪克先生能转危为安。”
德利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重新将注意力投向了自己的行李箱。
戴维斯知趣地不再打扰,怀着满心的兴奋,悄然离开了这栋民宅。
窗外,普林斯顿的冬日天空依旧湛蓝。
一篇来自遥远东方古国的数学论文,如同一位悄无声息的使者,已经成功叩开了现代数学圣殿的一扇侧门,其蕴含的能量,即将在不久之后,于这片学术的沃土上悄然释放。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那位年仅八岁的少年,此刻还远在燕园,对自己的论文所引的这场远在大洋彼岸的微小风暴,尚且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