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问题核心的解答过程,老师们脸上的表情从好奇,到惊讶,再到彻底的震惊,最终化为无声的沉默。
不过二十多分钟,一张标准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的奥数预赛卷,张诚已然放下了笔。
“老师,我做完了。”
陈老师几乎是颤抖着手接过试卷,当场批阅起来。
选择题、填空题,全对!
解答题,步骤清晰,逻辑严谨,答案完美!
满分!
办公室里响起了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这……这……”
陈老师看着试卷,又看看面前身高只及自己胸口的张诚,激动得语无伦次,“天才!
真正的数学天才!
我这就去给你报名!
不!
我直接去找校长!
你必须进集训队!
不!
你就是我们一中冲击省奖,甚至国奖的最大希望!”
陈老师如同现了绝世珍宝,风风火火地冲出了办公室。
消息迅传开,刚刚平静不久的校园再次因为张诚而泛起了涟漪。
这一次,不再是好奇与审视,而是带着一种仰望强者般的震撼与期待。
张诚顺利进入了学校奥数集训队。
集训队的成员基本都是高二高三的学长学姐,起初他们对这个“小豆丁”
的加入颇不以为然,甚至有些轻视。
但几次集训下来,当张诚以碾压般的姿态,轻松解决掉所有让他们抓耳挠腮的难题,并能用多种方法给出优美解答时,所有的轻视都化为了由衷的敬佩和一点点……受挫感。
人与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与狗的差距还大。
这句话,此刻成了集训队成员们心中共同的慨叹。
备战的日子紧张而充实。
张诚并未因实力群而懈怠,他系统地梳理了奥数各大板块的知识点,研究了大量的历年真题和经典赛题,甚至自己尝试出一些有深度的题目。
在这个过程中,他感觉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尤其是对“数学思想”
和“解题策略”
的把握,变得更加圆融通透。
那原本停滞不前的数学经验条,似乎也随着这种高强度的思维锤炼,而隐隐有了松动的迹象。
初赛、复赛……张诚一路以无可争议的满分成绩,如同砍瓜切菜般轻松晋级,他的名字,也开始在市级、乃至省级的奥数圈子里小范围地流传开来。
终于,省赛的日子到了。
考场设在省城的一所重点中学。
当张诚在陈老师和一中校领导的陪同下走进考场时,再次成为了全场瞩目的焦点。
那些来自全省各地、身经百战的优秀高中生们,看着这个需要监考老师帮忙调整座椅高度才能勉强够到桌面的小考生,脸上的表情精彩纷呈,有愕然,有好笑,有不屑,也有若有所思。
张诚对这一切视若无睹。
他平静地找到自己的座位,坐好,将准考证和文具摆放整齐,然后便闭目养神,等待着考试的开始。
铃声响起,试卷下。
张诚睁开眼,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快掠过试卷上的六道大题。
组合数学的巧妙构造、数论的深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