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潜修半载再跃两级(1 / 4)

日子如同村边那条小溪,看似平静,却在不经意间悄然流淌。

张诚直接入读三年级引的轰动,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涟漪逐渐扩散至整个乡镇,甚至连邻近几个村子都听说了半山村出了个四岁上三年级的“文曲星”

最初的日子里,他无疑是学校里最引人注目的焦点。

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好奇的目光追随,课间时常有其他年级的学生趴在三年级教室的窗口,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看,就是他,才四岁!”

“听说他认的字比老师还多!”

“真的假的?看起来好小一只……”

同班的孩子们,最大的已经九岁多,几乎是张诚年龄的两倍。

起初,他们对这个“小豆丁”

同学充满了新奇,也有些许的不服气。

但张诚用自己的方式很快融入了集体。

他从不恃才傲物,反而显得格外沉静谦和。

当有同学遇到不会的题目,他会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耐心讲解;集体活动时,他也尽力参与,虽然体力上无法与大孩子们相比,但那份认真态度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更重要的是,他的知识储备远同龄人,甚至在某些方面越了老师课堂所授。

语文课上,他能引经据典(当然是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数学课上,他思维敏捷,常常能提供多种解题思路。

渐渐地,同学们由最初的好奇、质疑,转变为由衷的佩服和接纳。

在这个质朴的乡村小学,实力是赢得尊重最快的方式。

校园生活对于张诚而言,平静而规律。

课堂上的知识对他几乎没有挑战,他更多的精力,是放在如何合理利用时间进行“前”

自学,以及完成系统布的任务上。

就在入学后不久,系统界面再次泛起了微光:

【任务布:经义初窥】

【任务要求:熟练背诵并理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经)之核心篇章与主旨。

【任务奖励:积分+1o,经验值+1o(可任意分配)。

这个任务的难度,远非之前的蒙学背诵可比。

“四书五经”

博大精深,涉及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礼仪等多个方面,要求“理解”

更是需要深入其思想内涵。

但对于拥有过目不忘能力和成熟思维能力的张诚而言,这更像是一次系统性的国学思想洗礼。

他通过父亲张建军再次从省城寄回的相关书籍(这次的要求让张建军愈觉得儿子志向不凡),开始了沉浸式的阅读与思考。

白天在学校,他完成课堂作业后,便悄然翻阅这些典籍;晚上回到窑洞,则在油灯下(后来家里条件稍好,换了更亮的灯泡)潜心钻研。

他将字词句的训诂、章句的解析与前世的人生阅历、社会观察相互印证,往往能生出更深切的感悟。

读《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他更能体会知识积累与应用的快乐;读《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他对个人成长与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