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赢集团总部顶层的会议室里,气氛凝重得能拧出水来。巨大的环形会议桌中央,全息投影悬浮着“地球守护者”组织刚刚发布的年度报告封面——一个被钢筋水泥丛林缠绕、痛苦喘息的地球模型。而报告的第三章,用加粗的红色标题写着:《伪绿色?剖析长赢集团“碳中和”神话背后的供应链阴影》。
负责ESG(环境、社会及治理)的副总裁李维,额头上的冷汗已经浸湿了眼镜框的边缘,他指着报告中几张模糊但指向性明确的图表和数据,声音干涩:“……他们指控我们,在计算‘星洲·雨林智慧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时,刻意忽略了上游部分建材,特别是特种钢材和混凝土的隐含碳。他们通过非官方渠道,拿到了我们两家主要供应商在马来西亚和越南工厂的内部能耗数据……显示其碳排放强度,远高于我们在《绿色白皮书》中引用的行业平均值。”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只有空调系统低沉的嗡鸣。几位高管的脸色都很难看。“地球守护者”虽然不是官方机构,但在国际舆论场拥有极大的话语权,其报告直接影响着全球ESG投资基金的决策和公众的观感。一旦“漂绿”的帽子被扣实,长赢多年来苦心经营的绿色科技品牌形象将瞬间崩塌,股价暴跌、融资成本飙升、项目受阻……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的白皮书数据,是严格按照国际标准核算的!”一位负责技术的总监忍不住辩解,“我们只能基于供应商提供的、经过第三方认证的数据……”
“问题就出在这里!”苏晚晴打断了他,语气冷峻,“供应商提供给我们的数据是‘优化’过的,而他们实际运行的数据,被‘地球守护者’抓到了。这是我们供应链管理的重大漏洞!对手……或者说,那些不希望我们好过的人,这次找到了一个极其精准的打击点。”她看了一眼程长赢,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知道,这背后很可能还有“衔尾蛇”残余势力的影子,他们在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攻击。
程长赢坐在主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红木桌面,目光深邃地盯着那份全息报告。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愤怒或惊慌,反而像是在审视一个期待已久的对手。终于来了。他心中甚至闪过一丝了然。在前世,他就见证过太多企业倒在“ESG”这个看似光鲜,实则暗藏无数陷阱的战场上。将环保作为商业筹码,就必须承受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的代价。
“李总,”程长赢终于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立刻以集团名义,发布一份简短声明。第一,感谢‘地球守护者’组织的监督。第二,承认我们在供应链碳足迹追踪上存在盲区,对此表示诚挚歉意。第三,宣布长赢集团将立即启动‘供应链碳中和透明化计划’。”
“道歉?”一位元老级高管失声,“程总,这岂不是坐实了他们的指控?我们应该强硬反驳!”
“反驳?”程长赢看向他,目光锐利,“用我们那份可能已经失真的白皮书,去对抗别人手里更接近真相的数据?那才是自杀。真正的强大,不是永不犯错,而是敢于承认错误并立刻纠正。”他顿了顿,环视众人,“这是一个危机,但更是一个机会。一个让我们把供应链管理,从‘账面合规’推向‘实质透明’的机会,一个重新定义行业标准的机会!”
他看向陈墨:“陈墨,你的团队,配合供应链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