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是:西德人,等着瞧吧。
第二天早上六点半,沈良就到了仓库。
老张已经在那里等着了。
“来得够早啊。”老张笑着递过来一个馒头,“吃点东西,一会儿有得忙了。”
沈良接过馒头,咬了一口。
“设备什么时候到?”
“快了,厂里的卡车七点出发。”老张看了看手表,“差不多还有半小时。”
话音刚落,仓库外传来发动机的轰鸣声。
一辆解放牌卡车缓缓驶来,车厢里装满了机床和工具。
刘建国从车上跳下来,兴奋地挥手。
“沈工!张工!东西都拉来了!”
沈良和老张快步走过去。
车厢里,三台车床、两台铣床、一台钻床,整整齐齐摆放着。虽然都是老设备,但保养得还算不错。
“卸货!”老张招呼道。
几个工人帮忙,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把所有设备搬进仓库。
王大山也赶到了,手里还拎着一个工具箱。
“沈工,我把家伙都带来了。”他拍了拍工具箱,“量具、游标卡尺、千分尺,应有尽有。”
沈良点头。
“那就开始吧。”
他走到仓库中央,拍了拍手。
“各位,从现在开始,咱们正式进入攻关阶段。”沈良环视一圈,“老张负责机械加工,刘建国负责电控系统,王师傅负责材料和工艺。我统筹全局,解决技术难题。”
“明白!”几个人齐声回答。
“第一步,调试设备。”沈良指着那几台机床,“所有设备必须保证精度达标,否则加工出来的零件装不上。”
老张撸起袖子。
“交给我!”
接下来的几天,仓库里机器轰鸣不断。
老张带着两个工人,逐台调试机床。刘建国在角落里摆弄继电器,王大山则在研究铜板材料。
沈良在各个岗位之间来回穿梭,指导、检查、解决问题。
第三天下午,第一批零件加工完成。
沈良拿起一个轴承座,仔细检查尺寸。
游标卡尺显示:误差零点零五毫米。
勉强合格。
“继续!”沈良把零件递给老张,“下一批按这个标准来。”
老张接过零件,眼神里闪过一丝佩服。
这小子,是真有两把刷子。
一周后,关键零件基本加工完毕。
结晶器、冷却水箱、液压缸、传动轴,一件件摆放在仓库里。
刘建国的电控柜也初具雏形。
一百二十个继电器密密麻麻排列在柜子里,线路复杂得像蜘蛛网。
“沈工,你来看看。”刘建国擦了擦额头的汗,“我按照你给的图纸接好了。”
沈良走过去,拿起电路图对照检查。
每一根线、每一个接点,他都仔细核对。
半小时后,沈良放下图纸。
“没问题。明天开始通电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