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桌上摆着厚厚的文件,墙上挂着一幅“为人民服务”的字。
窗外能看到院子里的几棵槐树,叶子在风中沙沙作响。
“材料都带来了?”
沈良从包里拿出整理好的文档,双手递过去。
刘向明接过来,翻了几页,眉头微微挑起。
他没说话,继续往下看。
办公室里安静得能听见墙上挂钟的滴答声。
沈良坐得笔直,双手放在膝盖上。
他能感觉到刘向明的视线停在某些关键数据上,停留的时间比其他地方长。
“这个改进方案……”刘向明抬起头,用笔敲了敲文件,“你确定能实现?”
“在县钢铁厂已经验证过了。”沈良答得很稳,“产量提升百分之二十三,能耗降低百分之十八。”
刘向明盯着沈良,眼睛眯了眯。
“数据是死的,人是活的。”刘向明放下文件,“你知道省里的项目和县里不一样在哪?”
沈良心里咯噔一下。
这是要考他。
“规模更大,要求更严,牵扯的利益……”沈良顿了顿,“也更复杂。”
刘向明哈哈笑起来,笑声在办公室里回荡。
“不错,没被捧糊涂。”刘向明站起身,走到窗边,“小沈啊,我跟你交个底。这次省里的项目,是要建一条年产五十万吨的钢材生产线。”
五十万吨!
沈良暗暗心惊。县钢铁厂一年满打满算才两万吨,这是二十五倍的差距。
“冶金部直接拨款,外汇都批了。”刘向明背对着沈良,声音有些低沉,“但设备要从国外进口,技术要找老外培训,光是谈判就谈了大半年。”
沈良听出来了。
这是个烫手山芋。
“现在卡在哪了?”沈良问。
刘向明转过身,眼神锐利得像刀。
“西德人狮子大开口,要价比预算高出三成。还附加了一堆条款,什么技术不外传,设备出问题只能找他们维修,配件价格他们说了算。”
典型的技术霸权。
沈良前世见多了这种套路。西方国家就是仗着技术垄断,把中国当成冤大头宰。
“所以……”沈良试探着问,“您是想让我参与谈判?”
“谈判不用你。”刘向明摆摆手,“我要你干的是另一件事。”
沈良坐直了身体。
“你能不能拿出一套方案,证明咱们自己也能搞?”刘向明走回桌前,双手撑在桌面上,身体前倾,“哪怕只是部分设备,也能让那帮老外知道,咱们不是非他们不可。”
这才是真正的考验。
沈良脑子飞速运转。五十万吨的生产线,涉及炼铁、炼钢、轧钢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核心设备。以1980年的中国工业基础,想完全自主研发确实困难。
但不是没有突破口。
“给我三天时间。”沈良说。
刘向明眼中闪过一丝意外。
“三天够?”
“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