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咱们真的要上炼钢炉了(3 / 4)

“怎么回事?”小李着急地问。

沈良皱着眉头分析数据:“应该是反馈回路的参数不合适。”

调试工作比想象中更加复杂。每次修改参数,都需要重新测试整个系统。

有时候刚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会冒出新的问题。

“沈工,您说咱们这个系统到底能不能成功?”王明有些担心地问道。

沈良抬起头,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一定能成功。只是需要更多的耐心。”

又过了三天,系统的稳定性总算达到了要求。但新的问题又来了——成本控制。

“这套系统的造价可不便宜。”赵工程师算了一下账,“光是进口芯片就要好几千块。”

好几千块在1980年可不是小数目,够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了。

沈良心里也有些忐忑。虽然技术上证明了可行性,但成本确实是个大问题。

“咱们再想想办法,看能不能用更便宜的器件替代。”沈良说道。

就在这时,杨建国又来了。

看到满桌子的电路板和仪器,杨建国的表情很复杂。

“小沈,听说你们的样机做出来了?”

“基本功能都实现了,正在做最后的优化。”沈良如实汇报。

杨建国走近了看:“这就是你说的自动控制系统?看起来挺复杂的。”

“厂长,您要不要看看演示?”沈良主动提议。

杨建国点点头。沈良重新启动系统,详细介绍每个模块的功能。

看到温度和压力能够自动调节,杨建国眼中露出了惊讶的神色。

“这个真的能用在咱们的炼钢炉上?”

“完全可以。而且效果会比人工控制好很多。”沈良充满信心地说。

杨建国沉默了一会儿:“成本呢?”

这个问题来了。沈良深吸了一口气:“初期投入确实不小,但长期来看是值得的。”

“具体多少钱?”杨建国直接问道。

“全套设备大概需要八千到一万块。”沈良如实说道。

杨建国的脸色变了:“这么贵?”

一万块钱对于钢铁厂来说确实是笔不小的开支。

“但是厂长,这套系统能显着提高产量和质量。按照我们的计算,半年就能收回成本。”沈良连忙解释。

杨建国在实验室里走来走去,显然在激烈地思考着。

“小沈,你的技术我不怀疑。但这个投入对厂里来说压力很大。”

沈良明白杨建国的难处。作为厂长,他必须对厂里的每一笔开支负责。

“厂长,我们可以先在一台炼钢炉上试用。如果效果好,再推广到其他设备。”

这个建议比较稳妥。杨建国考虑了一下:“试用的话,成本能控制在多少?”

“三千块以内。”沈良快速计算了一下。

杨建国脸色缓和了一些:“这个数字还能接受。不过你们要保证效果。”

“绝对没问题!”沈良信心满满。

杨建国又看了看复杂的电路板:“你们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