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纸上谈兵永远造不出真正的设备(3 / 4)

式确实需要改进。

接下来的一周,新的工作机制逐渐发挥作用。各组之间的协调变得更加顺畅,技术冲突大大减少。

更重要的是,第一个重大突破出现了。

材料组在研究轧辊合金配方时,意外发现了一种新的热处理工艺。这种工艺能显着提高轧辊的使用寿命,而成本却比进口产品低30%。

“沈同志,您来看看这个数据!”材料组的负责人兴奋地跑到沈良面前。

沈良接过实验报告,仔细研读着数据。虽然他对这个结果早有预期,但看到实际的验证数据时还是感到激动。

“很好!”沈良拍了拍材料组负责人的肩膀,“马上安排扩大实验,我们需要更多的验证数据。”

这个突破极大地鼓舞了整个团队的士气。连一直持怀疑态度的老教授也开始认真考虑沈良的技术路线。

“看来这个年轻人确实有两把刷子。”老教授私下对其他专家说道,“这种热处理工艺我研究了十几年都没有突破,他们居然在一周内就搞定了。”

沈良听到这些议论,心里明白这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轧钢设备的核心技术不在于单个部件的优化,而在于整个系统的协调配合。如何让十二个模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的整体,这才是最大的难题。

沈良走回自己的办公桌,打开抽屉拿出一本厚厚的技术资料。这是他根据前世记忆整理的系统集成方案,现在正是派上用场的时候。

“小李,把各组的技术负责人都叫过来。”沈良对助手说道,“十分钟后在会议室开会。”

会议室里很快聚集了十二个小组的负责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疲惫,但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材料组的突破给所有人注入了强心剂。

“同志们,材料组的成功证明了我们的技术路线是正确的。”沈良站在黑板前,手里拿着粉笔,“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张工程师点点头:“沈同志说得对,单个模块的突破还不够,关键是如何整合。”

“没错。”沈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复杂的系统图,“大家看,这就是我们要攻克的核心难题——系统耦合。”

图上密密麻麻的线条连接着各个模块,看起来就像一张巨大的蜘蛛网。

液压组的老师傅皱着眉头:“这个图太复杂了,光是液压系统就要和六个模块产生交互。”

“复杂归复杂,但有规律可循。”沈良指着图上的某个区域,“我把整个系统分为三个层次:底层的动力传动、中层的控制协调、上层的监测反馈。”

电气组的小刘举手发言:“沈工,这个分层思路很新颖,但具体怎么实现?”

沈良早就准备好了答案:“从明天开始,我们要进行系统联调试验。每两个相关模块先进行对接测试,然后逐步扩大范围。”

“这样会不会太冒险?”机械组的负责人有些担心,“如果出现问题,整个进度都会受影响。”

“不试怎么知道问题在哪里?”沈良的语气很坚定,“纸上谈兵永远造不出真正的设备。”

会议结束后,各组开始紧张的准备工作。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