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有人忍不住喊出声来。
但沈良却没有放松警惕。他紧盯着各项参数,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果然,运转十分钟后,液压系统的压力开始出现波动。虽然幅度不大,但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减速运转!”沈良立即下令。
技术人员迅速调整参数,设备的运转速度降了下来。压力波动随之减小,但并没有完全消失。
“看来还有问题。”液压组的负责人皱着眉头。
沈良走到液压系统旁边,仔细检查各个部件。很快,他发现了问题所在——一个调压阀的设定值偏高了。
“把这个阀门的压力调低0.2pa试试。”
调整后再次启动,系统运转立刻变得稳定了。压力波动完全消失,各项参数都在正常范围内。
“成功了!”车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这次三模块联调的成功,标志着项目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突破。原本需要数月才能完成的系统集成工作,在沈良的指导下仅用了两周就搞定了。
“沈同志,您这套方法论真是太厉害了!”张工程师激动地说道,“我们以前搞系统集成,都是碰运气,成功率不到一半。”
“这不是运气,而是科学的方法。”沈良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只要理论基础扎实,再复杂的系统都能搞定。”
老教授走过来,神情有些复杂:“沈同志,能不能告诉我,您这些理论是从哪里学来的?”
这个问题让沈良愣了一下。他总不能说这些都是从21世纪带回来的先进理念吧。
“主要是平时看了一些国外的技术资料。”沈良只能这样解释,“苏联和西方国家在系统工程方面确实比我们先进。”
老教授点点头,似乎接受了这个解释。但沈良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一丝疑惑。
不过现在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三模块联调成功只是开始,接下来还要进行更大规模的系统测试。
“同志们,庆祝的时间还没到。”沈良拍拍手,让大家安静下来,“下一步我们要进行六模块联调,难度会更大。”
听到这话,刚才还兴奋的技术人员们又紧张起来。六个模块同时工作,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
“不过大家不用担心。”沈良的语气很自信,“只要按照既定的步骤来,成功是没有问题的。”
在沈良的鼓励下,大家重新投入到紧张的准备工作中。车间里再次响起了机械运转的轰鸣声,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专注和期待。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六模块联调的日子。这次参与测试的包括机械、传动、液压、电气、控制和监测六个核心模块。
“这次的复杂程度是之前的十倍不止。”电气组的负责人看着密密麻麻的连线,忍不住感叹。
“复杂是复杂,但我们有充分的准备。”沈良指着控制面板上的各种指示灯,“每个参数都有实时监控,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机。”
上午九点,六模块联调正式开始。
巨大的设备在多个系统的协调下缓缓启动,各种仪表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