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全面推广。”
老张点头:“这个想法不错,风险可控一些。”
第二天,沈良带着修改后的方案回到北京。距离提交最终报告还有一周时间。
在宾馆里,沈良又花了三天时间精心打磨方案。每个技术细节都反复推敲,每个数据都仔细核实。
“必须做到完美。”沈良对自己的要求近乎苛刻,“这是证明自己的唯一机会。”
最终提交的技术报告长达200多页,包含了从理论分析到工程实施的所有内容。
提交报告那天,沈良特意穿了一身正装。他要用最正式的态度对待这次机会。
“沈工程师,报告我们收到了。”接收报告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客气,“评审结果大概一周后出来。”
“谢谢。”沈良礼貌地回答。
走出办公楼,沈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一个月的努力总算有了结果,接下来就看评审专家们的判断了。
但他心中有种预感,这个方案将会通过。不仅仅是因为技术先进,更重要的是时机恰好。
中国的钢铁工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新技术来提升竞争力。而他的方案,正好契合了这个需求。
回到老家的那天,沈良收到了王教授的电话。
“小沈,好消息!”王教授的声音充满兴奋,“你的方案通过了!不仅通过了,还被列为重点推荐方案。”
沈良握着电话的手微微颤抖。虽然早有预料,但真正听到结果时还是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什么时候开始实施?”沈良强压住激动问道。
“下个月就开始组建项目团队。”王教授回答,“你准备一下,要来北京长期工作了。”
挂断电话,沈良看着窗外的夕阳,内心五味杂陈。
从一个钢铁厂的普通技术员,到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这个转变来得如此之快。
但这只是开始。
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
要把纸面上的方案变成现实,需要面对无数的技术难题和现实阻碍。
不过沈良相信,凭借着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深刻理解,他一定能够成功。
中国钢铁工业的新篇章,即将由他来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