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而且,下周市领导要来视察,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如果到时候新工艺出了任何问题,他就真的要承担责任了。
但沈良并不后悔。他知道,想要在这个时代推动技术进步,就必须要有承担风险的勇气。
夜幕降临,沈良独自在办公室里整理着资料。突然,门外传来轻微的敲门声。
“请进。”
门开了,孙大海小心翼翼地走了进来。
“小沈,我有个事想跟你说。”他的表情有些紧张。
“什么事,孙师傅?”
孙大海看了看门外,确定没人后才开口:“我听说,王大勇今天下午去了李厂长办公室。”
沈良心中一沉。果然,王大勇还是去告状了。
“他说了什么?”
“具体的我不知道,但我听办公室的小王说,他们谈了很久。”孙大海压低声音,“小沈,你要小心点。王大勇这个人睚眦必报,你今天让他丢了面子,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沈良点点头:“我知道了,谢谢孙师傅提醒。”
“还有一件事。”孙大海犹豫了一下,“我觉得你应该去找找老厂长。”
“老厂长?”
“对,退休的老厂长陈建国。他在厂里威望很高,而且特别支持技术创新。如果他能帮你说句话...”
沈良眼睛一亮。这确实是个好主意。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网中,有一个德高望重的老领导支持,确实能起到关键作用。
“好主意,我明天就去拜访陈老厂长。”
孙大海离开后,沈良继续整理着资料。他要为下周的视察做好充分准备。
同时,他也在思考着如何应对王大勇的挑战。技术上他有绝对的信心,但在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方面,他还需要更加谨慎。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胜负不仅关系到他个人的前途,更关系到整个厂的技术进步。
沈良看着窗外的夜色,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无论多少困难,他都要把这条路走下去。第二天一早,沈良便骑着自行车来到了陈建国老厂长的家。
这是一栋老式的两层小楼,门前种着几株月季花,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沈良按响门铃,很快传来脚步声。
开门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虽然已经六十多岁,但腰板笔直,眼神锐利。
“您就是陈厂长吧?我是技术科的沈良。”
陈建国上下打量着沈良:“小沈啊,我听说过你。那个改进炼钢炉的年轻人对吧?”
“正是。我想请您指教一些事情。”
“进来坐吧。”陈建国让开身子,“老伴,泡茶!”
客厅里摆设简单,但整洁有序。书架上放满了各种技术书籍和资料,墙上挂着几张老照片,都是建厂初期的合影。
陈建国倒了杯茶递给沈良:“说吧,什么事让你这个大忙人跑我这老头子这儿来?”
沈良端起茶杯,组织了一下语言:“陈厂长,我想问问您,当年建厂的时候,遇到技术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陈建国眼神一亮:“怎么,是不是有人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