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间的老工程师张维国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桌上摆着一摞厚厚的技术资料,看起来他们是有备而来。
“听说钢城厂的改造很成功?”张维国开门见山。
“是的,各项指标都超出预期。”
“但我们厂的情况不一样。”坐在左边的老工程师孙大海皱着眉头,“我们的设备更老,工人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
沈良心中暗笑。这是典型的先入为主,还没开始就给自己设置障碍。
“孙师傅说得对,每个厂确实情况不同。”沈良点头表示赞同,“所以我准备了针对性的方案。”
说着,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详细的调研报告。
“这是我对建设厂的分析。你们的主要问题不在设备老旧,而在管理混乱。”
张维国接过报告,快速翻阅着。脸色逐渐严肃起来。
“你这个分析...挺到位的。”他抬起头看着沈良,“但光发现问题不够,怎么解决?”
“分三步走。”沈良在白板上画了个简图,“第一步,理顺生产流程。第二步,培训技术骨干。第三步,设备改造同步进行。”
“培训?”孙大海摇摇头,“我们这些老家伙还能学什么新东西?”
“孙师傅谦虚了。”沈良笑了笑,“真正需要培训的是一线操作工人。而培训师,就是各位师傅。”
这话让在场的几个老工程师都愣住了。
“你的意思是...我们来教工人新技术?”
“对。技术改造成功的关键,不是设备有多先进,而是人能不能跟上。”沈良语调认真起来,“各位师傅在一线干了几十年,最了解工人的情况。由你们来培训,事半功倍。”
张维国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点头:“这个想法不错。但你得先把技术要点教给我们。”
“没问题。从明天开始,我们先进行师资培训。”
散会后,刘海单独留下了沈良。
“怎么样?他们的态度还行吧?”
“比我想象的好。”沈良收拾着资料,“不过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什么意思?”
“技术问题好解决,人心问题最难搞。”沈良抬起头,“刘总工,你们厂内部是不是有派系?”
刘海的表情瞬间变得复杂。他看看门外,然后压低声音:“你怎么看出来的?”
“下午开会时,张维国和孙大海明显不在一个频道上。而且,讨论技术方案时,其他几个人都在观察这两位的反应。”
“厉害。”刘海苦笑道,“张维国是老厂长时期的技术副厂长,孙大海是现任厂长王厂长提拔的。两派人马,明争暗斗好几年了。”
这下麻烦了。技术改造本来就复杂,再加上内部矛盾,难度直线上升。
“王厂长知道这个情况吗?”
“知道,但他也没办法。毕竟张维国资历老,威望高,不能硬来。”
沈良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派系斗争是所有技术改造项目的大敌,必须想办法化解。
“有了。”他突然停下脚步,“明天的师资培训,我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