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工作比想象中复杂。
现有的连铸机是仿制苏联产品,设计理念已经落后。很多部件的连接方式都不标准,给改造工作增加了难度。
沈良不得不重新设计连接接口,确保新的结晶器能够完美适配现有设备。
一个星期后,沈良完成了初步的设计方案。
他把图纸拿给张明华审查。
“这个冷却系统的设计很巧妙。”张明华仔细研究着图纸,“不过这个螺旋管路的加工难度不小。”
“我已经和车间的师傅们商量过了,用弯管器分段制作,再焊接成型。”沈良解释道,“虽然工艺复杂一些,但完全可以实现。”
张明华点点头:“材料清单呢?”
沈良递过另一张纸:“主要是铜板、无缝钢管、保温材料。都是厂里现有的库存,成本控制得很严格。”
看到材料费用只有12万元,张明华暗暗佩服。
这小子不仅技术过硬,成本控制能力也很强。15万的预算留出3万做机动费用,安排得很合理。
“设计没问题,可以开始施工准备了。”张明华在方案上签字批准。
沈良松了一口气。
第一关算是过了。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考验了。
沈良找到车间主任李建军,申请抽调几名技术骨干组成改造小组。
“你要哪几个人?”李建军问道。
“焊工我要赵师傅,钳工要钱师傅,电工要孙师傅。”沈良早就打好了算盘,“另外还需要两个年轻的辅助工人。”
李建军皱了皱眉:“你要的这几个可都是车间的宝贝,平时都有自己的任务。”
“主任,这是厂长亲自批准的项目。”沈良拿出刘建国签字的文件,“而且改造成功后,对整个车间的生产效率都有好处。”
看到厂长的签字,李建军不好再推辞:“行,人我给你调,但是一个月后必须还给我。”
“没问题。”
第二天,改造小组正式成立。
沈良召集五名工人开了第一次会议。
“兄弟们,这次改造任务很重要,也很有挑战性。”沈良指着展开的图纸说道,“成功了,大家都有奖金;失败了,我一个人承担责任。”
赵师傅是个五十多岁的老焊工,技术精湛但脾气倔强:“小沈,不是我说你,这个设计看着挺复杂的,真能行吗?”
“赵师傅,您的焊接技术是车间最好的。”沈良诚恳地说道,“这套设备能不能成功,关键就看焊缝质量。”
被这么一捧,赵师傅脸上有些发红:“行,既然你这么信任我,我就拼了这把老骨头。”
钱师傅是钳工,负责精密加工:“小沈,这个螺旋管路的精度要求很高,我们现有的设备能达到吗?”
“我已经想好办法了。”沈良拿出一张辅助工装的设计图,“用这个专用夹具,可以保证加工精度。”
看到连工装设计都考虑得如此周密,几位师傅对沈良的专业能力彻底服气了。
电工孙师傅最关心控制系统:“电控部分要重新编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