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归结为“改进”和“运气”(3 / 4)

话道,“能演示一下实际效果吗?”

“当然可以。”陈建军示意操作员准备。

发动机重新启动,液压系统开始工作。

在沈良的指导下,操作员小心控制动作幅度,避开容易出问题的操作组合。

动臂、斗杆、铲斗依次动作,整个过程相对平稳。

专家们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细节,不时交换意见。

“整体表现还不错。”李总工若有所思地说道,“但我感觉还有改进空间。”

这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紧张起来。

沈良知道,关键时刻到了。

他必须展现出足够的技术深度,同时又不能显得过于超前。

“李总工说得对。”沈良主动开口,“我们已经制定了下一步的改进计划。”

说着,他拿出刚才准备的图纸。

“这是我们对液压系统的优化方案,主要解决压力冲击和能耗问题。”

专家们围过来仔细研究图纸。

李总工看了几分钟,眼神逐渐变得专注。

“这个蓄能器的布置位置很巧妙。”他指着图上的一个细节说道。

“还有这个缓冲回路,能够有效减少系统冲击。”另一个专家补充道。

张强在旁边看着,心中暗自佩服。沈良的技术水平确实远超常人。

“小伙子,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李总工忽然问道。

“大连理工,机械专业。”沈良如实回答。

“基础很扎实啊。”李总工点点头,“这些设计思路从哪里来的?”

这个问题有些敏感。沈良必须小心回答。

“主要是参考了一些国外资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

“能具体说说吗?”沈良心中快速盘算着。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充满陷阱。说得太详细,容易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说得太简单,又无法证明技术的原创性。

“主要参考了日本小松和美国卡特彼勒的一些公开资料。”沈良故作轻松地说道,“不过他们的技术路线不太适合我们的使用环境,所以做了很多本土化改进。”

李总工眯起眼睛:“具体改进了什么?”

“比如说,国外的液压系统追求精度,但我们更需要可靠性。”沈良指着图纸上的一个细节,“所以我们增加了冗余设计,即使某个部件出现故障,整套系统仍然能够工作。”

这个解释很巧妙。既展现了技术深度,又符合当前的国情。

几个专家交换了眼神,显然被说服了。

“那能耗问题呢?”年轻专家追问道。

“我们采用了负载敏感控制。”沈良从容回答,“简单说就是系统会根据实际负载自动调节压力,避免不必要的能量损失。”

这个概念在1980年确实比较超前,但不算离谱。

李总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听起来很有前景。什么时候能够验证效果?”

陈建军抢着回答:“我们计划下个月进行实地测试。”

“在哪里测试?”

“市里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