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未来中国重工业的希望(3 / 5)

刻站了起来:“小沈!来了!路上还顺利吧?”

“很顺利,谢谢陈处长。”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陈建军指着另外两人说道,“这位是项目的总工程师李维国,这位是液压系统负责人周明华。”

两人都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看上去经验丰富。

“久仰久仰!”李维国主动伸出手,“听陈处说你在连铸技术方面很有见解?”

“不敢当,都是些粗浅的想法。”沈良谦虚地回答。

“粗浅?”周明华笑了,“能让冶金部的专家都赞不绝口,这可不是粗浅能做到的。”

看来自己在钢铁厂的表现,已经传到了这里。

沈良心里暗自庆幸,那段经历确实为他建立了初步的技术声誉。

“既然人已经到了,那我们就开始正式的工作安排吧。”陈建军拿出一份厚厚的文件夹,“这是项目的详细技术方案,你先熟悉一下。明天开始,你就正式加入项目组。”

沈良接过文件夹,感受到它的分量。

这不仅仅是纸张的重量,更是国家期望的重量。沈良翻开文件夹,密密麻麻的技术参数映入眼帘。

万吨锻压机的设计图纸、液压系统原理图、钢材强度分析报告……每一页都透着技术的复杂和严谨。

“这套设备一旦建成,将是亚洲最大的锻压机。”李维国在一旁解释道,“主要用于大型轴承、船用螺旋桨、航空发动机叶片的锻造。”

沈良点点头,心里却在快速思考。

万吨锻压机,他在未来见过更先进的型号。关键问题不在于设备本身,而在于控制系统和液压传动的精度。

“目前的难点在哪里?”沈良合上文件夹问道。

三人对视一眼,陈建军率先开口:“说实话,困难不少。首先是材料问题,我们的钢材强度还达不到设计要求。”

“其次是液压系统。”周明华接过话头,“现有的液压泵压力不够,密封件也容易老化。”

“最关键的是控制精度。”李维国皱起眉头,“锻压过程需要精确控制力度和速度,稍有偏差就会影响产品质量。”

这些问题,在沈良的记忆里都有解决方案。

但问题是如何用现有的技术条件实现出来。

“能带我去看看现有的设备吗?”沈良提议。

“当然可以。”陈建军看了看表,“时间还早,我们现在就去车间。”

四人下楼,走向院子后面的试验车间。

推开厚重的铁门,一股机油和金属的味道扑面而来。

车间里摆放着各种试验设备,工人们正在进行液压泵的测试。

“这是我们目前能做到的最大压力。”周明华指着一台正在运转的设备说道。

压力表上的指针指向800公斤每平方厘米。

沈良走近仔细观察,发现液压系统的设计确实有改进空间。

“密封圈多久更换一次?”他问道。

“大概两个月。”一名工人回答,“时间长了就会漏油。”

果然如此。

沈良在心里暗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