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意思?”李明华从旁边走过来,脸色有些紧张。
沈良摆摆手,示意他不要着急。
“两位专家,我刚才说的实验数据,其实是理论推算出来的。”他指着图纸上的关键部位,“这个角度的确定,我用的是逆向工程的思路。”
张教授眉毛一挑:“逆向工程?”
“对。”沈良点点头,“我研究了国外同类设备的性能参数,通过反推计算,得出了这个最优角度。”
这个解释倒是说得通。
毕竟1980年代,很多国内技术都是通过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发展起来的。
小赵博士放下手中的图纸:“那你看过哪些国外资料?”
沈良心中暗叫不好。
具体的外文资料名称,前世的记忆里并没有详细记录。
“主要是日本和西德的一些技术报告。”他只能含糊其辞,“具体的资料编号我回头整理给你们。”
张教授沉思了片刻,然后问道:“既然是逆向推算,那你有没有考虑过材料特性的差异?”
这个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沈良前世确实了解,不同钢种的连铸工艺参数是有差别的。
“当然考虑了。”他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您看,针对咱们厂主要生产的几种钢号,我做了不同的参数设计。”
他在黑板上快速写下几组数据。
这些数据都是前世记忆中的标准参数,准确性应该没问题。
张教授凑近仔细看了看,眼神逐渐变得专注起来。
“这个思路...很有意思。”他转向小赵博士,“小赵,你觉得呢?”
小赵博士拿出计算器,对着黑板上的数据验算起来。
几分钟后,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如果按这个参数设计,理论上确实能提高连铸效率20%以上!”
沈良暗暗松了口气。
看来这一关算是过了。
张教授重新拿起图纸,这次的表情明显认真了许多。
“沈技术员,你这个方案确实有创新性。但有个问题,设备制造成本会不会太高?”
“不会。”沈良早就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设计的这套设备,主要零部件都能在国内生产。成本比进口设备低60%以上。”
李明华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
他还是第一次听沈良这么详细地解释技术方案。
“老沈,你什么时候研究得这么深入?”
沈良笑了笑:“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钻研,废寝忘食呗。”
张教授点点头:“这种钻研精神值得学习。不过,光有理论还不够,得有实际验证才行。”
“这个我早就想到了。”沈良指向车间的方向,“我准备先做个小型试验装置,验证关键参数。”
小赵博士来了兴趣:“需要多长时间?”
“一个月。”沈良很肯定地说,“一个月内,我保证拿出可行的试验数据。”
张教授和小赵博士又对视了一眼。
这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