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技术争论是好事(2 / 3)

是抄袭是什么?”

“相似不等于抄袭,”沈良慢慢说道,“技术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不同的人在解决同样的问题时,很可能得出相似的解决方案。这在工程领域很常见。”

“你狡辩!”赵工程师怒道,“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怎么可能有这种技术水平?”

“那您觉得我应该有什么样的技术水平?”沈良反问,“难道年轻人就不能有技术创新吗?”

赵工程师被问得一愣,但还是坚持:“反正我不相信你能独立设计出这种方案!”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张厂长和省冶金设计院的两位专家走了进来。

“怎么了?老远就听到你们在争论什么。”张厂长问道。

赵工程师看到这个机会,立即向张厂长告状:“张厂长,我怀疑沈良的技术方案是抄袭的!”

“什么?”张厂长一惊,“赵工程师,你这话可不能乱说。”

“我有证据!”赵工程师把桌上的资料递给张厂长,“您看,他的方案和这些国外技术资料几乎一模一样。”

马建军和陈志强也围了过来,仔细查看着资料。

过了一会儿,马建军抬起头说:“确实有些相似之处,但这并不能说明是抄袭。”

“为什么?”赵工程师急切地问。

“因为技术发展有其必然性,”陈志强接过话头,“同样的技术问题,在同样的技术条件下,得出相似的解决方案是很正常的。”

“而且,”马建军补充道,“沈同志的方案在很多细节上都有自己的创新,并不是简单的照搬。”

赵工程师脸色一变:“可是…”

“赵工程师,”沈良这时开口了,“既然您质疑我的技术能力,那我们不如现场讨论一下技术细节,看看我是否真的理解这些技术。”

“好,我倒要看看你到底懂不懂!”赵工程师咬牙说道。

沈良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开始画图:“连铸技术的核心是控制钢水的凝固过程。首先,钢水从中间包进入连铸机的结晶器…”

随着沈良的讲解,一个完整的连铸工艺流程图逐渐呈现在黑板上。他不仅详细解释了每个环节的技术要点,还分析了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

马建军和陈志强听得频频点头,不时交换着惊叹的眼神。

“这个二冷区的水量控制确实是关键,”马建军忍不住说道,“沈同志对这个技术的理解非常深刻。”

赵工程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沈良的讲解如此专业,如此深入,绝不是简单抄袭能够做到的。

“还有这个拉速控制系统,”沈良继续说道,“需要根据钢种的不同调整拉速,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

说到这里,沈良故意停顿了一下,看向赵工程师:“赵工程师,您觉得这个拉速应该如何确定?”

赵工程师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连铸技术他确实了解不多,刚才的那些资料还是他连夜翻找出来的。

“我…”赵工程师脸红脖子粗,“我主要研究的是炼钢工艺,对连铸了解不深。”

“那您怎么能断定我是抄袭的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