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省里来人了(4 / 4)

度,又不需要停炉的解决方案。

突然,沈良想到了一个办法。

“有没有废铁管?”他转身问道。

“有,库房里有很多,”工人回答。

“拿几根过来,要直径五厘米左右的,”沈良说,“还有,找一些粘土。”

工人们虽然不明白沈良要干什么,但还是按照他的要求去找了。

穆勒皱着眉头:“沈先生,你想做什么?”

“制作一个简易的温度调节装置,”沈良解释,“既然热电偶坏了,我们就用物理方法来控制温度。”

“物理方法?”穆勒更加困惑了。

沈良没有继续解释,而是开始指挥工人们工作。他让人把铁管按照特定的角度插入炉体的不同位置,然后用粘土封住缝隙。

“这样能行吗?”车间主任满脸疑惑。

“你看炉子的温度指示器,”沈良指着仪表盘说。

大家都看向仪表盘,发现原本疯狂跳动的温度指示器开始慢慢平稳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穆勒惊讶地问。

“热对流原理,”沈良解释,“这些铁管形成了一个散热通道,把局部过热的部分引导到炉体外部。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热电偶,但至少能让炉子稳定运行。”

随着时间的推移,炉体外壳的裂纹不再扩大,温度也逐渐降到了安全范围内。

“成功了!”工人们兴奋地喊道。

车间主任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小沈,你真是救了我们的命啊!”

就在这时,张建国也匆匆赶来了。看到炉子恢复正常,他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怎么样?修好了?”

“暂时稳定了,”沈良说,“但这只是应急措施,过几天还是要更换正规的热电偶。”

“那得花多少钱?”张建国担心地问。

“如果买进口的,要三千多,”沈良想了想,“但我们可以自己做。”

“自己做?”张建国眼睛一亮,“能行吗?”

“当然,”沈良自信地说,“给我一个星期,我保证做出比进口产品还要好的热电偶。”

穆勒在旁边听得目瞪口呆。热电偶的制造工艺极其复杂,即使在德国也只有少数几家公司能够生产。这个中国人居然说要自己做,而且还要做得比进口的好?

“沈先生,”穆勒忍不住说,“热电偶的制造需要特殊的合金材料,还有精密的加工设备。你们这里的条件…”

“条件不够,我们可以创造条件,”沈良打断了他的话,“再说,谁规定热电偶一定要按照德国人的标准来做?”

穆勒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这时,一个工人跑过来报告:“沈同志,省里来人了,说是要检查咱们的技术改造情况。”

张建国的脸色变了。

省里的检查向来严格,如果发现炼钢炉出过事故,肯定要被问责。

“他们现在在哪?”张建国紧张地问。

“在办公楼,正在看咱们的生产报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笔趣阁】 www.biquge87.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