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相济方为天道。女子读书明理,正是顺应天理人情,何来不妥之处?
更不用说,女子占天下半数,若皆能读书明理,则家国兴盛可计日而待。
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良策!
要我说,提出开办女子学堂之人定是位胸襟似海、见识超群的当世大才!
此人必是深谙圣贤真谛,方能在举世昏昏之际,提出此振聋发聩之策。
观其主张,既合《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天理,又契《尚书》"民惟邦本"的治道,更是暗含儒家的仁爱思想,天下大同之愿景。
细究起来,此公当有三绝:
其一绝在胆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破除千年之积弊,这份勇气,堪比商君变法;
其二绝在智慧。参透"母教乃天下之本"的至理,懂得女子明理则家国昌盛的道理,这份见识,不输留侯筹策;
其三绝在仁心。念及天下女子亦当有求学明理之机,这份胸怀,直追范文正公"先忧后乐"之志。
如此大才,如此远见卓识,理应予以重赏才是!
反观那些拘泥"女子无才"的腐儒……”
柳惜玉顿了一下,意有所指地扫了面前众人一眼,冷脸道:“恰似井底之蛙。
且不说其他,单单是进士科考帖经,多少学子是由母亲启蒙?若母亲都不识字,如何培养治国之才?
若无明理之母,何来亚圣孟子?
若不通文字,江南织户之女如何记录复杂的花本纹样?蜀锦能扬名天下,正因有识字女工传承秘法!
又譬如,诸位一面反对女学,一面要求女子恪守《女诫》,却又说女子不该识字,难道要她们靠听书来学节义?!
尔等就不觉得自相矛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