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黄尊素的感悟(1 / 4)

天启大明 破贼校尉 2542 字 18天前

    站在旁边的黄宗羲忍不住问道:「父亲,什麽天时已变?」

    黄尊素转过头来,看着自己的长子,心绪一时平定不下来。

    他深吸几口气,扶着桌几,在舱窗边的座椅上坐下。

    「大哥儿,你也坐。今日我们爷俩,好好聊聊。」

    「是,父亲。」

    「为父此前带着你在苏州昆山一带拜友,接到京中急信,获悉魏...魏忠贤奉旨出京巡盐。

    与几位东林党好友商议,他们一致要我给魏忠贤一个好看,让他铩羽而归。

    当时为父有些迟疑。」

    黄宗羲一时迷糊了,「迟疑,父亲为何迟疑?」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熊蛮子脱困后写给好友们的书信里,提到了皇上勉励他的这句话。

    这句话,让人震撼啊。

    大哥儿,你觉得这句话如何?」

    「父亲,儿子听到也深感震撼。」

    黄尊素捋着胡须,幽幽地看向虚处,「我们饱读经义,学习圣人道理,为的是经世济民,为国为民。

    而今天下动荡,内忧外患,我等士子心里更是心急若焚。

    其实越是饱读圣贤经义,越明白这些千年传下的道理学识,虽然经过朱子等先贤适时改良,但是面对时艰危难依然束手无措。

    举步维艰丶进退失据,大明有识之士苦苦寻觅救世良方而不得。

    先有阳明先生的知行合一,而后有卓吾先生的童心学,再后来万历年间泾阳先生力排佛学之非,批评阳明学说里『无善无恶』源出释门禅宗。

    反对不学不虑的见成良知说,推崇朱理学说,提倡『躬行』『重修』的修养功夫。」

    黄宗羲眼睛里满是崇拜,黄尊素却话锋一转:「泾阳先生强调治世,反对出世,但对于如何治世却无从下手,只是一味强调静坐以养平常心,收敛身心,以主于一。

    注重结社讲学,扬言『外人所是,庙堂必以为非;外人所非,庙堂必以为是』,『天下之是非当自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