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内帑皇商,务实求新(4 / 5)

皇明 佚名 3036 字 14天前

洞察力。

他未来所著的《天工开物》,详尽记录了明代农业与手工业的各项技艺:

从水稻育种的“浸种法”到蚕桑改良的“浴蚕术”,从矿石冶炼到器具锻造,无所不包。

更难得的是,他早已观察到物种变异的现象,提出“一母九子,各有不同”的见解,在农政与工艺领域,堪称难得的全才。

耿橘则是出了名的实干家。

在常熟任上,他见农田灌溉费力,便改良了传统的“龙骨水车”,加装齿轮传动,让灌溉效率提升数倍。

他还在江南推广梯田开垦技术,让许多原本废弃的坡地变成良田,实打实解决了地方民生难题。

而毕懋康,更是火器领域的奇才。

他研制的“自生火铳”,以燧石击发取代传统火绳,不仅防雨防潮,更大大缩短了射击准备时间,堪称燧发枪的雏形。

他设计的“迅雷铳”,以多管轮动发射,火力连绵不绝,已初具早期机枪的雏形,若是能进一步改良,必将极大提升明军战力。

三人走到殿中,齐齐躬身行礼,声音洪亮:“臣陕西按察司副使毕懋康、常熟知县耿橘、举人宋应星,恭请陛下圣躬万安!”

朱由校看着眼前这三位各怀绝技的人才,嘴角忍不住微微上扬。

“都来了,很好!”

他没有半句寒暄,直接开门见山:“朕欲开设科学院,直属于朕,不受内阁与六部掣肘。此院兼具三职:一是学术研究,二是技术开发,三是人才培养。”

他将先前与方从哲阐述的构想,包括格物院与匠作局的分设、格物科的科举设想、军事与农工的研究方向,一一向三人道来。

毕懋康、耿橘、宋应星三人听完,皆是目瞪口呆。

毕懋康握着拳的手微微颤抖。

耿橘眉头紧锁,心中却翻起惊涛骇浪。

最激动的当属宋应星,他猛地抬头,眼中闪着难以置信的光,声音都带着颤音:“陛下……此事……此事为真”

他自万历四十三年中举后,多次参加会试皆名落孙山,早已断了科举之念。

可方才陛下说要设“格物科”,考算学、水利、器械之术。

这些正是他浸淫多年的领域!

若真有此科,他未必不能搏一个“格物进士”,让毕生所学有用武之地!

朱由校看着三人各异的神色,郑重点头:“自然为真。只是眼下诸事初创,朝中阻力亦不小,故朕打算先立科学院,招募人手潜心研究,待做出实绩,再顺势将格物科推入科举。”

这话让三人心中的疑虑消了大半。

毕懋康沉声道:“陛下圣明,以实绩服人,方能让朝臣无话可说。”

耿橘也点头附和:“不错,一步一印,方是长久之道。”

朱由校见状,拿起御案上一个饱满的番薯,递到三人面前:

“诸位且看这个。顺天府皇庄只用了三成地,便收了三百万石,这般产量,足以解百姓饥荒之困。可它也有短板:味道粗涩,虫害难防,保存不易。”

他目光灼灼地看着三人:“朕想问,你们可有胆子接下这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