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内帑皇商,务实求新(3 / 5)

皇明 佚名 3036 字 13天前

。这差事朕十分上心,你自当尽心协办,莫要让朕失望。”

这话既是嘱托,也是警告。

方从哲心中一凛,连忙躬身应道:“老臣领命。”

这老头悬着的心总算落下几分,能从这场棘手的对话中脱身,已是万幸。

但片刻之后,他还是忍不住追问了最实际的问题:“只是这科学院设立所需的银钱……不知该从何而出”

若是让户部拨款,以如今国库的空虚,必然会拖延日久,甚至可能因朝臣反对而搁浅。

他想看看,皇帝是否真有魄力为这“奇技淫巧”动用内帑。

朱由校岂能不明白他的心思

他嘴角微勾,淡淡道:“科学院的钱,从内廷出。”

方从哲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显然没料到皇帝如此干脆。

“自然.”

朱由校话锋一转。

“钱是内帑出的,科学院产出的所有成果,也当归内廷所有。”

其实,朱由校就没打算让户部掺和此事。

户部那些官员,光是应付日常开销就已焦头烂额,让他们为一个“不务正业”的科学院拨款,只会生出无穷事端。

方从哲是想把难题推给户部,拖延时日。

可他从一开始就另有打算。

等科学院站稳脚跟,那些改良的农具、新式的火器、可商用的技术,一旦投入市场,便能创造源源不断的财富。

到那时,内帑就多了一条远超皇庄、矿税的进项。

想想看,改良的纺纱机能提高数倍效率,织出的布匹定能畅销。

提纯的火药、精良的火器,不仅能装备军队,还能通过官方渠道外销。

甚至连番薯的深加工制品,都能成为宫廷特供,再由皇商推向民间……

这可比抄家、收矿税要体面得多,也持久得多。

届时,内帑充盈,他这个皇帝便能真正做到财权在握,不必再为了几两银子看朝臣脸色,更能有底气推行各种新政。

方从哲见皇帝胸有成竹,便知此事再无转圜余地,只得躬身告退:

“老臣这就去筹备科学院选址与初期事宜,定不辜负陛下所托。”

方从哲的身影刚消失在殿外,魏朝便轻步走了进来,躬身回话:

“皇爷,陕西按察司副使毕懋康、常熟知县耿橘、举人宋应星,已在九卿值房候着了。”

朱由校闻言,眼中顿时闪过一丝亮色,先前与方从哲周旋的沉郁一扫而空:“快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三位身着不同品级官服的男子便跟着魏朝走进暖阁。

为首者年近五旬,面容刚毅,眉宇间带着几分武将般的锐利,正是陕西按察司副使毕懋康。

中间那位四十许人,一身青色知县官袍,双手布满薄茧,眼神沉稳务实,乃是常熟知县耿橘。

最年轻的是位举人,虽未授官,却身姿挺拔,正是宋应星。

这三人,是朱由校翻阅了无数卷宗,又结合自身对史事的记忆,精心筛选出的技术人才。

宋应星虽只是举人,却对农工之术有着惊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