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春城上,蒋济等人望着源源不断增兵的汉军,一个个神情凝重。
今早探马来报,曹休和曹正两军全都大败,几乎全军覆没,残兵逃往阴陵去了。
蒋济叹道:“若曹将军能及时退兵,便可驻扎八公山,与寿春形成掎角之势。如今二位将军兵败,徐州援军若被阻断,寿春将为孤城矣!”
八公山方圆数百里,原本就有驻军,但只有数百人,主要是为监视淮河水路,汉军来得太快,根本来不及布防,何况现在还兵力不足。
正观察之时,败军逃回城中,禀报八公山也被汉军占领,扎下一座大营。
薛悌大惊,昨日汉军放开东门,显然是让他们逃走,但无人退兵,如今占领东北方向的八公山,退路也被截断了。
“诸葛用兵当真滴水不漏!”蒋济一声叹息,言道:“现在只能等徐州消息和陛下旨意。”
如果汉军现在四面攻城,守军必定上下一心,全力防御,但他们偏偏围而不攻,反让众人心中难安。
此时蒋济也明白,汉军故意放开东门,就是为了让自己互通消息,如今形势对魏国不利,他们知道的消息越多,士气便愈发低迷,尤其汉军北伐的消息传来,将士们已是军心浮躁。
薛悌指着淝河之上一眼望不到头的船队:“这两日看来,诸葛亮至少调兵十万之众,已有两万余水军进入淮河,果真要绕过寿春北伐不成?”
“此乃诸葛亮攻心之计也!”
蒋济微微蹙眉,连薛悌都有此担忧,其余官吏将士如何作想?
只好对左右文武解释道:“以江东兵力,借助舟船守住淮河尚可,若要进兵中原,则力有不逮,除非他们从荆州调兵,彼时我中原援军也到了。”
中午时分,河面上一队战船上粮草堆积如山,汉军又运来一批辎重,当着魏军之面搬运到八公山去了,完全将寿春守军视若无物。
虽说寿春地势险要,四面环水,比樊城更加难攻,但樊城在汉水之北,可以固守待援,而寿春在淮水之南,被江东水军截断水路,援军却无法到来,迟早必败。
下午探马来报,汉军在城外扎营后,继续拓宽河道,从江上运送粮草,全军练兵养卒,出榜安民,屯田积谷,正为北伐做准备。
薛悌忧心道:“寿春坚固,粮草器械充足,城中这数千守军,足以坚守半年。但汉军驻扎屯田,收复淮南各县,以为长久之计,我等迟早被困死城中。”
蒋济无奈道:“此战虽非吾等之过,但若是不战而走,恐为陛下责罚。”
谁能想到曹仁三十万大军南征,明明已经杀进牛渚,直逼建业,却形势急转直下,闹了个全军覆没?
这三十万兵马就是从中原和青徐二州调动,尤其徐州现在正兵力空虚,如果汉军孤注一掷全力北上,胜负难料。
眼睁睁看着寿春城外千帆过尽,战马驰骋,寿春守军无可奈何,到了天黑之后,终于盼来司马懿派人书信。
原来送信之人早就到城外,看到汉军如此肆无忌惮,却大开东门,不敢贸然进城,天黑之后才摸进来。
蒋济忙问道:“仲达有何御敌之策?徐州援军到了何处?”
虽然徐州刺史是满宠,更兼前将军之职,但司马懿是曹丕委任的督军御史,掌握青徐军政大权,诸事都由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