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封赏。
你且安心随我去青州,若立下功劳,亦有厚赏。”
“多谢使君!”
沈穆夫忙称谢。
接下来,王愔之问了些江州的情况。
江州在当时,开发程度还如荆州,大体就是一个个以城池为中心的定居点,这并不是说当地有大量的土人,而是环境恶劣,分布有星罗棋布的沼泽。
要想开发某处,必须投入巨量的人力物力,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且疫病横行。
王愔之高度怀疑与血吸虫病有关。
可惜的是,现代治疗血吸虫病,多是使用化学合成药品,原生态的中草药几乎只能暂时缓解,并不能根治。
这显然无能为力。
“你给卢循写封信……”
王愔之把钉螺的特征描述出来,让卢循于秋冬季节水浅之时,组织丁役灭钉螺,当然,个人的防护措施要做好。
最起码要穿着皮筒裤才能下水。
并要求卢循尽可能的推广喝开水。
但是做到这点也很难,根源在于烧水要用木柴,而伐薪砍柴是个大体力活,不做饭,只为烧开水就累的要死要活的砍柴不值得。
还得尽量普及煤炉的使用。
如今江东地面,煤炉已经大量普及了,义兴的煤矿,依照找矿法,又多挖出来两处,仅仅是制做蜂窝煤,已经足够使用。
虽然煤炉和蜂窝煤的价格很便宜,可是量大啊,仍是赚取了大量的钱财。
要不是义兴的煤矿控制在王愔之手里,怕是早被高门士族抢了。
不过有煤矿的不止义兴一处,淮南八公山也有地表浅层煤矿,北府军效法王愔之,大量开采。
而煤炉和蜂窝煤又没有技术难度,因此北府军控制的淮南、京口、晋陵、淮陵、合肥一带,也逐渐普及了蜂窝煤和煤炉。
这还只是表面上的便利,更深层次的影响有二。
一是高门士族不产煤,要想用便捷的蜂窝煤,只能拿庄子的物产外出换购,促进了货殖流通。
二是做工的人多了,将人口从低效的土地上解放出来。
不过青壮年仍然种地,多是由老人和妇孺制做煤炉和蜂窝煤,这等于给他们提供了一条挣钱的活路。
可想而知,未来会由量变到质变,渐渐地推动社会形态的变革。
王愔之交待卢循做的事情,便是依照找矿法派人探矿。
江州大体位于现代的江西大部和湖南部分地区,矿藏还是很丰富的,只要用心找,不难找到煤矿和铜铁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