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真庸医还是背锅侠?(2 / 6)

> 但这种结果,并非刘文泰一人的问题,而是明朝的医疗制度的漏洞,以及政治干预所导致的结果。

这一派认为,虽然朱元璋早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皇家医疗制度,并且在早期确实是严格按照制度执行的。

当然,有人可能会反驳说,既然这样,那为什么朱雄英,马皇后,朱标,朱高炽等等什么的,都病死了呢?

这很正常,因为医疗制度和医疗水平不是一回事,以古代的医疗水平,确实有很多病他没办法呀,治不了啊。

就像清朝,没人说皇帝经常被什么集团什么集团的搞死了吧,但是清朝的皇子皇女,那夭折的还不是有很多。

这一派的学者呢,认为刘文泰从一个文官跑去当了太医,并且在治疗明宪宗时,没有详细分析,会诊,讨论,就直接下结论开补药。

以及后来治疗明宪宗时期,更是由太监张瑜直接绕过制度,找刘文泰口述病情就开药,更是医疗制度失灵的重大表现。

至于刘文泰到底医术怎么样,这些学者认为,应该不怎么样。

理由之一是因为,刘文泰在弘治后期,主持编纂了《本草品汇精要》。

虽然这本书是明代官方出品的唯一一部药学巨著,也是华夏古代最大的彩色图画本草,

虽然其中某些地方看起来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详细,更精美,

虽然有西方学者盛赞两本书都是明代最伟大的医药学书籍,而《本草品汇精要》之所以不出名,只是因为它没有公开出版,没有传播开来,因此比之《本草纲目》的名气小了很多。

但是,其中有的错误很扯淡,比如把重要人物的名字搞错了,把宋徽宗的年号搞到宋仁宗头上了,

还有就是为了硬套《皇极经世书》,强行将里面的内容,不考虑实际的全都分成四类,来个四四十六。

另外,就是该书本来是为了综合此前历代本草,进行统一编纂,修改过去药学典籍的错误等等,但其中有的药材,自已就搞错了,还有就是增加的药材种类比较少,只有48种。(本草纲目则是增加了374种,而李时珍是主要一个人搞的哟。)

所以,有学者认为,不应该过度高估《本草品汇精要》。

同时,还有可能是太监和医官利益相连,张瑜和刘文泰想要借修医书提升名望,所以,主持者也不一定有多高的医术。

再加上其他的关于刘文泰打的事情,因此可以认为,他应该是懂医术,但可能并不高。】

...

“不会吧,能主持编撰这么大一本书,医术不高能行吗?那明孝宗是脑子有问题吗?治死了他的父皇,他还让他编撰本草,看来还得再看看另一派的说法。”

刘邦笑呵呵的说道。

...

【至于刘文泰为啥能够逃脱惩罚,则确实是因为政治原因,但不是什么文官集团谋害皇帝。

而是因为刘文泰是传奉官出身,而传奉官一般都和宦官势力走得近。

在明宪宗驾崩之后,刘文泰遭到弹劾,其实也是文官对宦官势力及传奉官制度的攻击,因此被宦官势力给保了下来。

当然还有明孝宗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