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行?”
“你爹爹说的那是男儿!
你是女儿身!”
赵明玉见她顶嘴,更是火起,“再敢胡说,仔细你的皮!
回自己房里去,好好绣你的花,再提出海之事,我便告诉你爹爹,看他管不管你!”
紫玉见母亲动了真怒,知道再争无益,含着眼泪,扭头跑了出去。
这一幕,恰被路过廊下的陈太初看在眼里。
他心中了然,却并未立即上前。
对于紫玉的教育,他与赵明玉早有默契。
赵明玉负责教导她大家闺秀的规矩礼仪、持家之道,这是为她将来无论选择何种道路,都能立足于世打下基础;而陈太初则在不经意间,开阔她的眼界,培养她的独立思维。
如今这“严母”
与“娇女”
的冲突,正是成长中难免的磨合。
只要不涉及原则问题,他乐得让赵明玉去管教,自己只在关键时刻,或是在紫玉情绪过于低落时,才出面做个“和事佬”
,稍稍平衡一下。
家事如细雨,难得糊涂,过于较真,反而不美。
他望着女儿跑远的背影,轻轻叹了口气,转身走向书房。
窗外,清河义学的喧闹与城中种痘的人流,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而窗内,少女的烦恼与母亲的担忧,则是这宏大叙事下,再寻常不过却又无比真实的人间烟火。
改革之路漫漫,而生活,亦在柴米油盐与儿女情长中,悄然前行。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