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夜里,全球所有正在运行的共感终端同时播放一段音频。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只有风声、水流、心跳,以及一个遥远而温柔的女声,用七种古老语言轮流说出同一句话:
>“孩子,轮到你们说了。”
次日,联合国召开紧急峰会。各国首脑首次以“共感伦理代表”身份出席,而非政治领袖。会议达成历史性共识:自下一年起,全球教育体系全面推行“稚灵培育计划”,重点培养五至十五岁儿童的情感解析力、跨文化共情能力和非语言沟通技巧。
与此同时,中国南海海域再度发现新残片。这一次,金属铭牌上的日期赫然写着**2071年**,比上次更加遥远。破解后的信息也变了:
>“纠正程序失败。备选方案启动:种子已播种,等待开花。”
奈绪彻夜分析材料成分,突然意识到一件事:这些残片虽然标称未来制造,但其所用合金工艺与大和组织末期技术完全一致,甚至连焊接痕迹都一模一样。
“这不是未来的产物。”她猛地站起身,“这是……我们自己造的!只是被某种方式送到了过去!”
千夏听完汇报,久久伫立窗前。雨丝斜打在玻璃上,像无数细小的手指敲击着世界的边界。
“也许从来就没有‘未来干预’。”她轻声道,“所谓预言、警告、重启……都是我们内心恐惧的投影。我们害怕走错一步,就万劫不复,所以一遍遍试图回到起点,修改答案。”
她转身看向众人,眼中蓝光微闪。
“但真正的成长,不是避免犯错,而是学会带着错误前行。”
数月后,第一代接受“稚灵培育”的儿童开始展现出惊人能力。他们能在无设备辅助下感知他人情绪波动,甚至预测自然灾害前的灵场紊乱。澳大利亚一名十岁男孩仅凭触摸岩石,便准确指出地下水源位置;巴西双胞胎姐妹在合唱时引发局部降雨,气象学家至今无法解释。
而在北海道终焉祠原址,春天来临时,荒芜的地表竟冒出嫩绿新芽。植物学家鉴定后确认:这是早已灭绝的“心镜草”,曾在江户时代用于祭祀仪式,传说能让人看见内心最深的记忆。
千夏独自前来探查。她蹲下身,指尖轻触叶片,刹那间,脑海中闪过无数画面??母亲抱着幼年的她吟唱摇篮曲、父亲在实验室写下最后一行公式、井中那颗“泪之心”缓缓睁开眼睛……
她泪流满面,却笑了。
“原来你还记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