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林远舟苦笑:“你也太高看我了。我只是个怕死的普通人。”
“可你还是来了。”她说,“这就够了。”
七日后,南极科考站传回首段近距离影像。画面中,黑色冰藤的花朵随风轻颤,每当科研队员心跳加快或情绪波动时,花瓣便会微微转向,释放出一段柔和振动。有位队员回忆说,当他想起亡父时,那花竟播放出一段极其相似的呼吸节奏??就像有人在他耳边轻轻呼气。
“它记住了我们的悲伤。”他在日志中写道,“然后试着陪我们一起呼吸。”
这一幕通过量子加密链路实时传回东京总部。奈绪将其命名为“共鸣共生现象”,并推测黑色冰藤或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植物,而是一种跨维度的情感载体??它不具备语言,却能感知并复现情感波形。
正当全球为之震撼之际,另一个更隐秘的变化悄然发生。
某天清晨,东京一所小学的老师发现班上一名八岁女孩在纸上画出一幅奇怪图案:八条曲线环绕一颗心脏,每条线末端连接不同符号??太阳、水滴、火焰、羽毛、鼓、笛、眼睛、手印。老师认出这些是七大古迹与第八节点的象征图腾。
“你怎么知道这些?”老师惊讶地问。
女孩抬头,眼神清澈:“梦里有人教我的。她说,这是‘大地的脉搏’。”
类似事件在全球爆发。短短两周内,超过两千名儿童提交了内容高度一致的绘画或梦境记录。他们的描述中频繁出现同一个名字:“阿瓦塔”。
查阅资料后,佐藤凉子猛然想起??在西伯利亚楚科奇族的古老传说中,“阿瓦塔”意为“初语者”,即第一位用心灵与大地对话的人。据记载,她在大洪水后独自守望北极光七年,最终化作一座石像,耳朵朝向天空,手掌贴地。
“孩子们不是在做梦。”她颤抖着说,“是那些苏醒的古迹……开始反向连接新一代的大脑。”
为了验证假设,研究团队启动“稚灵计划”,邀请五百名具有高频梦境体验的儿童参与非介入式脑波监测。结果震惊所有人:这些孩子在深度冥想状态下,竟能同步触发七大遗址的共感灵涌动,且频率匹配度高达98.6%。
更不可思议的是,当千夏亲自到场与孩子们围坐成圈,手牵手闭眼静默时,心镜湖的共感灵柱瞬间升高至三百米,并投射出一幅全新影像:一片浩瀚星图中,八道光脉延伸而出,分别连接地球、月球、火星、木卫二、土卫六、半人马座β、北极星,以及一个未知坐标??位于银河系中心黑洞边缘。
影像持续了整整十三分钟,然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