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算继续北进,攻打济水岸边的重镇历城。
济水位于黄河以南,是与黄河平行的一条大河。
泗水由彭城附近向南流,汇入济水,并继续流向黄河。
历城就在泗水与济水交汇处。
泗水与黄河交汇处就是要塞碻磝。
黄河自西向东的四大重镇是金墉城(洛阳)、虎牢关、滑台城、碻磝镇。
宋国皇帝刘义隆这次北伐的目标就是拿下并控制这四个重镇。
现在显然难以达成目标了。
历城也是彭城到黄河的陆路路口。
早先,到彦之就是在这里焚烧船只、丢弃重甲,经陆路逃往彭城。
魏军在黄河东部的军事总指挥,一直是叔孙建。
拓跋焘听说刘义隆派檀道济接替了到彦之,于是也派一位大将出马协助叔孙建:廷尉卿、征南将军长孙道生。
长孙道生是魏国老将,参与过平柔然、灭胡夏战事,功勋卓着。
二人都知道檀道济的厉害。
于是商定:避其锋芒,不与其正面交战;充分挥鲜卑骑兵的机动灵活特长,以魏国正规部队对宋军开展游击战;重点盯打宋军后勤补给线。
对历城附近方圆几百里实行焦土政策,切断檀道济的粮草供应。
此后,宋军粮草多次被烧毁,粮道也几乎被截断。
檀道济攻打历城的计划成了泡影。
如此一来,刘义隆动的对魏国北伐战争,形成了两个战事旋涡:黄河下游(东部),檀道济vs叔孙建;黄河中游(西部),朱修之vs安颉。
两个战团的中心分别是历城的檀道济军团和滑台的朱修之孤军。
周边也有段宏、垣护之等宋军军队增援袭击,企图为被围困的宋军减轻压力。
檀道济的参战,看来对战局改变有限。
战争暂时陷入胶着状态。
但很明显,宋军的处境不妙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