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战事胶着(2 / 3)

只有24年。

这是历史上一件标志性事件。

因为自此以后,匈奴族再没有建立政权,整个民族也慢慢淹没在历史长河里。

本来,拓跋焘还在盘算攻打赫连定的事。

到这里就不用再伤脑筋了。

与魏国相邻的北方政权,也只剩下北凉、北燕。

北凉领沮渠蒙逊早就向魏国称臣纳贡,并派皇子沮渠安居到平城做人质。

与魏国并不接壤的吐谷浑,大王慕璝也向魏国示好,将赫连定送到平城,交给拓跋焘。

拓跋焘没有过多纠结,将赫连定斩杀。

视线回到南方,刘宋国。

在现存的宋军将领中,无论是个人战力还是统筹指挥大军作战能力,江州刺史檀道济无疑是排在第一位的。

到彦之的能力与其相比,差距实在有些大。

只不过,当初辅政大臣废黜并杀害少帝刘义符,徐羡之、傅亮是主要策划者,檀道济、谢晦是亲自执行者。

后来刘义隆联合檀道济,清除了徐羡之、傅亮,讨伐诛灭了谢晦。

但其实对檀道济一直心存高度戒备。

在刘义隆心里,废帝刘义符不是不能杀,而是不能由旧臣杀之。

如果徐羡之等人当时不杀刘义符,刘义隆继位后,多半也会想法子让他消失。

因为,一个废帝的存在,而且是现任皇帝的亲长兄,那种想象空间太大了。

对现任皇帝来说,那可能是噩梦的根源,会让皇帝寝食难安。

但是老臣废旧立新,且杀掉旧皇帝,这对现任皇帝来说,是更加恐怖的噩梦!

因为,谁能保证专权的臣子们不会再次上演废旧立新,再杀一个皇帝?!

这就是刘义隆容不下徐羡之等人的原因。

只不过那时刘义隆没有把握将四位辅政大臣一网打尽,只能拉拢、联合檀道济,做掉另外三人。

但刘义隆对檀道济的戒备之心,从未松懈过。

只是,现在,筹划多年的北伐大业,形势展太糟心了。

刘义隆不得不把檀道济抬出来,希望他能扭转乾坤。

同时,刘义隆也在心里誓:如果这次檀将军能改变战局,率领宋国大军重新收复河南全境,让宋国与魏国维持黄河分界的局面。

那么,以往对檀将军的芥蒂一笔勾销。

今后君臣同心,书写宋国美好新篇章。

在这样的心境和期盼下,刘义隆布了对檀道济的任命诏书,都督、刺史、将军等头衔一大堆,意思就一个:北伐战事,你来作主,说话管用。

檀道济接到诏书,也不含糊,立即率江州1万大军出。

同时按皇帝旨意,统辖骁骑将军段宏部、殿中将军垣护之部、武烈将军兼济南太守萧承之部、从大狱里放出来戴罪立功的宁朔将军王仲德部。

没多久,大军走到寿张附近,与魏国将军乙砃眷部遭遇,生激战。

宋军大败魏军,斩敌几千,取得开门红。

檀道济率部继续北上,二十多天就与魏军打了3o多仗。

宁朔将军王仲德阵斩魏国济州刺史、大将悉烦库结。

宋军再次杀敌几千人。

檀道济让段宏将军分兵去救滑台,自己率部驻扎休整